左傳_成公成公六年譯文
-
查閱典籍:《左傳》——「左傳·成公成公六年」原文
六年春季,鄭悼公到晉國去拜謝講和,子游輔助行禮,在東楹的東邊舉行授玉的儀式。士貞伯說:“鄭悼公恐怕要死了!自己不尊重自己。目光流動?xùn)|張西望而走路又快,很不安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,大概不能活多久了?!?/p>
二月,魯大夫季文子由于鞌?shù)貞?zhàn)役的武功建立了武宮,這是不合于禮的。聽從別人的話來解救魯國的災(zāi)難,不能標(biāo)榜武功。建立武功應(yīng)該在于自己,而不是由于別人的功勞。
占領(lǐng)鄟地,《春秋》記載說事情完成得很容易。
三月,晉國伯宗、夏陽說、衛(wèi)國孫良夫、寧相、鄭人、伊洛戎人、陸渾、蠻氏入侵宋國,這是由于宋國拒絕參加盟會。軍隊(duì)駐扎在鍼地。衛(wèi)國人不加防守。夏陽說要襲擊衛(wèi)國,說:“雖然不能進(jìn)入,多抓一些俘虜回去,有罪也不至于死?!辈谡f:“不行。衛(wèi)國因?yàn)橄嘈艜x國,所以軍隊(duì)駐扎在他們郊外而不加防守,如果襲擊他們,這是丟棄信用。雖然多抓了衛(wèi)國俘虜,而晉國沒有信義,用什么去獲得諸侯的擁戴?”于是就停止了行動。軍隊(duì)回國,衛(wèi)國人卻登上了城墻。
晉國人計劃離開故都絳城,大夫們都說:“一定要住在郇瑕氏的地方,那里肥沃富饒而靠近鹽池,國家有利,國君歡樂,不可以失掉它?!表n獻(xiàn)子正率領(lǐng)新中軍,同時掌管宮中的事。晉景公朝罷向群臣作揖而后退入路門,韓獻(xiàn)子跟著。晉景公站在正寢外邊的庭院里,對韓獻(xiàn)子說:“怎么樣?”韓獻(xiàn)子回答說:“不行。郇瑕氏土薄水淺,污穢骯臟的東西容易積聚。污穢的東西容易積聚,百姓就發(fā)愁,百姓發(fā)愁,身體就瘦弱,在這種情況下就會有風(fēng)濕腳腫的疾病,不如新田,土厚水深,住在那里不生疾病,有汾水、澮水以沖走污穢,而且百姓習(xí)慣服從,這是子孫十代的利益。深山、大澤、森林、鹽池,是國家的寶藏,國家富饒,百姓就驕傲放蕩??拷鼘毑?,大家爭利,國家財富就少。不能說是歡樂?!睍x景公很高興,聽從了他的話。夏季,四月十三日,晉國遷都到新田。
六月,鄭悼公去世。
子叔聲伯去到晉國,晉國命令魯國進(jìn)攻宋國。
秋季,孟獻(xiàn)子、叔孫宣伯率兵入侵宋國,奉了晉國的命令。楚國的子重進(jìn)攻鄭國,這是由于鄭國跟隨晉國的緣故。
冬季,季文子去到晉國,為了祝賀晉國遷都。
晉國欒書救援鄭國,和楚軍在繞角相遇。楚軍回國,晉軍就侵襲蔡國。楚國公子申、公子成帶領(lǐng)申地、息地的軍隊(duì)去救援蔡國,在桑隧抵抗晉軍。趙同、趙括想要出戰(zhàn),向欒武子請求,欒武子打算答應(yīng)。知莊子、范文子、韓獻(xiàn)子勸諫說:“不行。我們來救援鄭國,楚軍離開我們,我們就到了這里,這是把殺戮轉(zhuǎn)移到別人頭上。殺戮而不停止,又激怒楚軍,戰(zhàn)爭一定不能得勝。即便戰(zhàn)勝,也不是好事。整頓軍隊(duì)出國,僅僅打敗楚國兩個縣的軍隊(duì),有什么光榮呢?如果不打敗他們,受到的恥辱就太過分了。不如回去?!庇谑菚x軍就回去了。
當(dāng)時軍官中要作戰(zhàn)的很多,有人對欒武子說:“圣人的愿望和大眾相同,所以能成功。您何不聽從大家的意見?您是執(zhí)政大臣,應(yīng)當(dāng)斟酌百姓的意見。您的輔佐者十一個人,不想作戰(zhàn)的僅僅三個人。想要作戰(zhàn)的人可以說是大多數(shù)?!渡虝氛f:‘三個人占卜,聽從兩個人的?!?yàn)槭嵌鄶?shù)的緣故?!睓栉渥诱f:“同樣是好事,才服從多數(shù),好事是大眾的主張?,F(xiàn)在有三位大臣主張,可以說是大眾了。依從他們,不也是可以的嗎?”
【經(jīng)】六年春王正月,公至自會。二月辛巳,立武宮。取鄟衛(wèi)孫良夫帥師侵宋。夏六月,邾子來朝。公孫嬰齊如晉。壬申,鄭伯費(fèi)卒。秋,仲孫蔑、叔孫僑如帥師侵宋。楚公子嬰齊帥師伐鄭。冬,季孫行父如晉。晉欒書帥師救鄭。
【傳】六年春,鄭伯如晉拜成,子游相,授玉于東楹之東。士貞伯曰:「鄭伯其死乎?自棄也已!視流而行速,不安其位,宜不能久。」
二月,季文子以鞍之功立武宮,非禮也。聽于人以救其難,不可以立武。立武由己,非由人也。
取鄟,言易也。
三月,晉伯宗、夏陽說,衛(wèi)孫良夫、寧相,鄭人,伊、洛之戎,陸渾,蠻氏侵宋,以其辭會也。師于金咸,衛(wèi)人不保。說欲襲衛(wèi),曰:「雖不可入,多俘而歸,有罪不及死。」伯宗曰:「不可。衛(wèi)唯信晉,故師在其郊而不設(shè)備。若襲之,是棄信也。雖多衛(wèi)俘,而晉無信,何以求諸侯?」乃止,師還,衛(wèi)人登陴。
晉人謀去故絳。諸大夫皆曰:「必居郇瑕氏之地,沃饒而近盬,國利君樂,不可失也?!鬼n獻(xiàn)子將新中軍,且為仆大夫。公揖而入。獻(xiàn)子從。公立于寢庭,謂獻(xiàn)子曰:「何如?」對曰:「不可。郇瑕氏土薄水淺,其惡易覯。易覯則民愁,民愁則墊隘,于是乎有沉溺重膇之疾。不如新田,土厚水深,居之不疾,有汾、澮以流其惡,且民從教,十世之利也。夫山、澤、林、盬,國之寶也。國饒,則民驕佚。近寶,公室乃貧,不可謂樂?!构f,從之。夏四月丁丑,晉遷于新田。
六月,鄭悼公卒。
子叔聲伯如晉。命伐宋。
秋,孟獻(xiàn)子、叔孫宣伯侵宋,晉命也。
楚子重伐鄭,鄭從晉故也。
冬,季文子如晉,賀遷也。
晉欒書救鄭,與楚師遇于繞角。楚師還,晉師遂侵蔡。楚公子申、公子成以申、息之師救蔡,御諸桑隧。趙同、趙括欲戰(zhàn),請于武子,武子將許之。知莊子、范文子、韓獻(xiàn)子諫曰:「不可。吾來救鄭,楚師去我,吾遂至于此,是遷戮也。戮而不已,又怒楚師,戰(zhàn)必不克。雖克,不令。成師以出,而敗楚之二縣,何榮之有焉?若不能敗,為辱已甚,不如還也。」乃遂還。
于是,軍帥之欲戰(zhàn)者眾,或謂欒武子曰:「圣人與眾同欲,是以濟(jì)事。子盍從眾?子為大政,將酌于民者也。子之佐十一人,其不欲戰(zhàn)者,三人而已。欲戰(zhàn)者可謂眾矣?!渡虝吩唬骸喝苏?,從二人。』眾故也。」武子曰:「善鈞,從眾。夫善,眾之主也。三卿為主,可謂眾矣。從之,不亦可乎?」
版權(quán)聲明:本文內(nèi)容由網(wǎng)友上傳(或整理自網(wǎng)絡(luò)),原作者已無法考證,版權(quán)歸原作者所有。古詩文網(wǎng)免費(fèi)發(fā)布僅供學(xué)習(xí)參考,其觀點(diǎn)不代表本站立場。
轉(zhuǎn)載請注明:原文鏈接 | http://bangzui.cn/wenzhang/5939.html
古文典籍
- 「詩經(jīng)」
- 「論語」
- 「史記」
- 「周易」
- 「易傳」
- 「左傳」
- 「大學(xué)」
- 「中庸」
- 「尚書」
- 「禮記」
- 「周禮」
- 「孟子」
- 「老子」
- 「吳子」
- 「荀子」
- 「莊子」
- 「墨子」
- 「管子」
- 「列子」
- 「宋書」
- 「漢書」
- 「晉書」
- 「素書」
- 「儀禮」
- 「周書」
- 「梁書」
- 「隋書」
- 「陳書」
- 「魏書」
- 「孝經(jīng)」
- 「將苑」
- 「南齊書」
- 「北齊書」
- 「新唐書」
- 「后漢書」
- 「南史」
- 「司馬法」
- 「水經(jīng)注」
- 「商君書」
- 「尉繚子」
- 「北史」
- 「逸周書」
- 「舊唐書」
- 「三字經(jīng)」
- 「淮南子」
- 「六韜」
- 「鬼谷子」
- 「三國志」
- 「千字文」
- 「傷寒論」
- 「反經(jīng)」
- 「百家姓」
- 「菜根譚」
- 「弟子規(guī)」
- 「金剛經(jīng)」
- 「論衡」
- 「韓非子」
- 「山海經(jīng)」
- 「戰(zhàn)國策」
- 「地藏經(jīng)」
- 「冰鑒」
- 「圍爐夜話」
- 「六祖壇經(jīng)」
- 「睡虎地秦墓竹簡」
- 「資治通鑒」
- 「續(xù)資治通鑒」
- 「夢溪筆談」
- 「舊五代史」
- 「文昌孝經(jīng)」
- 「四十二章經(jīng)」
- 「呂氏春秋」
- 「了凡四訓(xùn)」
- 「三十六計」
- 「徐霞客游記」
- 「黃帝內(nèi)經(jīng)」
- 「黃帝四經(jīng)」
- 「孫子兵法」
- 「孫臏兵法」
- 「本草綱目」
- 「孔子家語」
- 「世說新語」
- 「貞觀政要」
- 「顏氏家訓(xùn)」
- 「容齋隨筆」
- 「文心雕龍」
- 「農(nóng)桑輯要」
- 「搜神記」
熱門名句
- 午窗睡起鶯聲巧,何處喚春愁
- 同是天涯淪落人,相逢何必曾相識
- 最是倉皇辭廟日,教坊猶奏別離歌,垂淚對宮娥
- 寂寂竟何待,朝朝空自歸
- 南朝四百八十寺,多少樓臺煙雨中
- 牛靿咤咤,田確確,旱塊敲牛蹄趵趵
- 日月之行,若出其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