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蜜桃,国产黄a三级三级三级av在线看,久久亚洲欧美国产精品,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,26uuu另类亚洲欧美日本

北史_列傳卷四十八部分譯文

查閱典籍:《北史》——「北史·列傳卷四十八」原文

  李弼,字景和,隴西成紀(jì)人。他少年時胸懷大志,臂力超過常人。魏朝動亂,他對親人說:“大丈夫生在世上,應(yīng)該腳踩鋒刃,平定敵寇,以博取功名,怎能碌碌無為,按部就班地去追求官位呢?”他最初任別將,跟從爾朱天光西討,攻破赤水蜀,因立功被封為石門縣伯。他又與賀拔岳一起討伐萬俟丑奴、萬俟道洛、王慶云,敵兵都一一被他蕩平,敵人都畏懼他,說:“不要阻擋在李將軍的軍隊前面呀!”

  爾朱天光奔赴洛陽,李弼隸屬侯莫陳悅,征討敵兵屢次獲勝。侯莫陳悅害死賀拔岳,宇文泰自平?jīng)雎受娪懛ズ钅悙?。李弼勸說侯莫陳悅解散軍隊,前去謝罪。侯莫陳悅惶惑不定,無所適從。李弼知道他必定失敗。宇文泰大軍一到,他便放棄秦州,領(lǐng)兵南進(jìn),占據(jù)險要以自我保固。這一天,他秘密與宇文泰聯(lián)系,答應(yīng)背叛侯莫陳悅。入夜,他命令所部將士,說侯莫陳悅想回秦州去,命大家收拾行李。他的妻子,是侯莫陳悅的姨,這時他仍被侯莫陳悅所信任,所以,眾人都相信他說的話,將士們都準(zhǔn)備背起行李散走。他安撫和慰問大家,便帶著軍隊歸順了宇文泰。侯莫陳悅失去了主要兵力,因此失敗。宇文泰對他說:“你與我同心合力,天下不愁平定不了?!?/p>

  西魏大統(tǒng)初年,他被封為驃騎大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。跟隨宇文泰平定竇泰,斬獲甚多,宇文泰把自己騎的那匹蒼白間雜的馬和竇泰的盔甲賜給他。他又跟從宇文泰平定弘農(nóng),與齊神武帝高歡戰(zhàn)于沙苑。他率軍在戰(zhàn)場的右側(cè),而左側(cè)的軍隊因遭受敵人襲擊失利。他率領(lǐng)所部九十名騎兵橫插過去,截?fù)魯潮?,敵兵被一分為二,因而被打得大敗。他因立功被晉封爵位為趙郡公。大統(tǒng)四年(538),又跟隨宇文泰向東進(jìn)攻洛陽,他任先鋒。東魏將領(lǐng)莫多婁貸文率眾到達(dá)谷城,李弼率軍加速前進(jìn),派軍士大聲吶喊,用樹枝揚起地上的塵土。莫多婁貸文認(rèn)為西魏大軍到來,便不戰(zhàn)而退。李弼揮軍追殺,斬殺貸文,將他的首級傳示大軍。第二天,他隨宇文泰與高歡在河橋大戰(zhàn),身受七處創(chuàng)傷,被敵人俘獲。他假裝昏倒在地上,偷眼看見旁邊有一匹馬,立即跳上馬逃跑。以后,歷任司空、太保、柱國大將軍。廢帝元年,朝廷賜他姓徒河氏。文官制度建立,他被封為太傅、大司徒。晉公宇文護(hù)執(zhí)掌朝政,朝中的大事都與他和于謹(jǐn)商議。孝閔帝即位,興周去魏,封他為太師,晉爵位為趙國公,食邑一萬戶,朝廷前后賞賜給他的東西價值一萬之巨。

  他每次征討,都是早晨受命,晚上便出發(fā),從不過問個人私事,也不曾在家里住宿過。加上他性情沉穩(wěn)優(yōu)雅,卓有見識,所以能以功名告終。在職位上去世,周明帝當(dāng)天就為他舉哀。埋葬的時候,三次親臨葬所,并賜給他大輅車、龍旗,從住宅到墓地都陳列兵卒,謚號為武。不久,追封他為魏國公,又配饗魏文帝的廟庭。

  李密字法主,蒲山公李寬的兒子。他文武兼?zhèn)?,志向雄邁高遠(yuǎn),少年時就繼承了蒲山公的封號。李密收養(yǎng)賓客,接納賢士,毫不吝惜錢財,與楊玄感結(jié)下生死之交。后來,又強自克制,沉湎于學(xué)習(xí)之中,尤其喜好讀兵書,口中不停地在朗誦。拜國子助教包愷為老師,學(xué)習(xí)《史記》、《漢書》。包愷的學(xué)生們都不如李密。大業(yè)初年,他被朝廷授予親衛(wèi)大都督,因為身體有病,回家休養(yǎng)。

  楊玄感密謀叛亂時,曾經(jīng)召請李密,讓他與自己的弟弟楊玄挺一起到黎陽,當(dāng)作主謀共同計議。李密談了三種計策,說:“現(xiàn)在天子遠(yuǎn)在遼東領(lǐng)兵攻打高麗,您率兵長驅(qū)直入,攻下薊州,直扼隋軍的咽喉。前面有高麗,后面的退路被斷絕,不戰(zhàn)就可以把煬帝擒獲,這是上計啊。關(guān)中四面高山阻隔,駐守在那里的衛(wèi)文升不值得介意。現(xiàn)在率領(lǐng)人馬早日西進(jìn)入關(guān),可保萬無一失,這是中計。如果先就近攻打東都洛陽,因而又延誤了時間,這是計中的下策?!睏钚袇s說:“您的下計實則是上計呀?,F(xiàn)在滿朝官員的家屬都住在東都,如果不早日攻取,怎么能動搖他們呢?況且經(jīng)過的城池而不攻下,怎么能顯示我們的威力?”李密的意見沒有被采納。楊玄感率軍攻打東都,認(rèn)為很快就可以成功。他收取的韋福嗣,和他并不同心同德,出的主意往往模棱兩可。楊玄感讓韋福嗣寫討伐隋煬帝的檄文,他堅決推辭,不肯起草。李密了解到情況,請求將他斬首,楊玄感又不答應(yīng)。李密回來對所親近的人說“:楊玄感造反而又不想獲得勝利,我們將要成為俘虜了。”后來,楊玄感準(zhǔn)備西入關(guān)中,韋福嗣卻逃歸東都。當(dāng)時,李雄勸楊玄感趕快立號稱帝,楊玄感征求李密的意見,李密認(rèn)為不能這樣。楊玄感笑了笑而制止了稱帝的建議。宇文述、來護(hù)兒等率隋軍將要趕到,楊玄感問李密下一步的計策,李密曰:“元弘嗣統(tǒng)領(lǐng)強大的軍隊駐扎在陜西隴山之右,現(xiàn)在可以制造輿論,說他要謀反,派使者來迎接您,借此入關(guān),可以籠絡(luò)將士?!睏钚斜愀鶕?jù)李密的計謀號令全軍。向西進(jìn)入陜縣,攻打弘農(nóng),久久不能拿下。又西入閿鄉(xiāng),隋軍追來,楊玄感失敗。李密偷偷進(jìn)入關(guān)中,與楊玄感的叔父楊詢一起,藏在馮翊楊詢妻子的娘家。不久為鄰人告發(fā)被捕,與他的同伙一起被送到隋煬帝那里。押送途中,李密與其他人密謀逃跑。他們這些人身上帶著許多金錢,李密讓拿出來給押送的人看,并說:“我們都在等著死日的到來,這些金錢送給你,希望用來埋葬我們,剩余的作為對你恩德的報答?!毖核偷娜素潏D金錢,便滿口答應(yīng)。等到出了潼關(guān),李密每夜都設(shè)宴飲酒。走到邯鄲,晚上住在一個村莊中,李密等七人翻墻逃跑,他與王仲伯一起逃到平原盜賊首領(lǐng)郝孝德那里,郝孝德對他們不甚歡迎。他們備受饑餓,只好剝樹皮充饑。王仲伯潛逃到天水。李密來到淮陽,住在鄉(xiāng)村中,改變姓名叫劉智遠(yuǎn),收幾個學(xué)生教他們讀書。經(jīng)過數(shù)月,因郁郁不得志,寫下一首五言詩,詩寫好后,流下數(shù)行熱淚。有人感到奇怪,報告給太守趙他,太守下令讓縣里去逮捕他。李密趕忙逃到他的妹夫雍丘縣令丘君明那里,丘君明的侄子丘懷義后來又告發(fā)了他,他逃跑了,丘君明卻坐罪被處死。

  李密又投奔東郡義軍領(lǐng)袖翟讓,通過王伯當(dāng)向翟讓出謀劃策。派人游說小股義軍,被勸說的人都?xì)w順了翟讓,翟讓開始看重了他,叫他同自己一起討論重大問題。李密看到人馬眾多而缺少糧草,便勸翟讓攻打滎陽,讓軍隊休息,積蓄糧秣,然后與隋軍爭奪天下。翟讓聽從了他的建議,便攻下滎陽。太守郇王楊慶和通守張須陀帶兵討伐翟讓,翟讓幾次被張須陀打敗,準(zhǔn)備向別處逃跑。李密勸翟讓擺開陣勢等待敵兵,他親率一支奇兵襲擊隋軍、把敵人打得大敗,在陣前斬殺了張須陀。翟讓于是命李密樹起軍旗,另外統(tǒng)率一支部隊。李密又勸說翟讓把廓清隋軍,奪取天下當(dāng)成第一要事,攻取興洛倉,發(fā)放糧食以救濟(jì)貧苦百姓。于是,他同翟讓于義寧元年(617)春從陽城出發(fā),向北越過方山,從羅口進(jìn)攻興洛倉,一舉拿下,打開糧倉,賑濟(jì)百姓。越王楊侗派武賁郎將劉長恭進(jìn)討李密。李密一仗將他打敗,劉長恭僥幸逃脫。翟讓于是推舉李密為義軍領(lǐng)袖。李密在洛口建立一座周長四十里的城堡以便駐守。翟讓為李密送上魏公的稱號,并建立壇場請他即位,稱為元年。李密命房彥藻為左長史,邴元真為右長史,楊德方為左司馬,鄭德韜為右司馬。拜翟讓為司徒,封為東郡公。長白山義軍孟讓攻打東都,焚燒豐都市歸來。李密又攻下鞏縣,俘獲縣令柴孝和,授給他護(hù)軍的官職。隋將武賁郎將裴仁基獻(xiàn)出武牢關(guān)歸順李密,李密便派裴仁基與孟讓打破了回洛倉,并占據(jù)了它。不久,鄭德韜、楊德方戰(zhàn)死,李密又命鄭廷頁為左司馬,鄭虔象為右司馬。

  柴孝和勸說李密:讓裴仁基守護(hù)回洛倉,翟讓占據(jù)洛口倉,您親自率領(lǐng)精銳部隊,向西攻打長安。否則,別人會搶在我們前面。李密說“:這實在是上等的計策,只是我的部屬都是山東人,看見未攻下洛陽,恐怕不肯西進(jìn)?!辈裥⒑驼埱笞屗那牡轿髅媪私馇闆r,李密讓他帶領(lǐng)十個騎兵到陜縣,歸附他的竟有一萬多人。李密的軍隊當(dāng)時鋒芒正銳,經(jīng)常在東都洛陽附近與官軍作戰(zhàn)。適逢李密被流箭射中,躺在軍營中休息,東都的官兵出來襲擊,他的部隊潰散,放棄回洛倉回到洛口。柴孝和的部隊聽說李密兵敗,各自解散而去,柴孝和騎馬歸來。隋煬帝派王世充率江淮勁旅五萬人討伐李密,將李密打敗,柴孝和在洛口淹死,李密十分傷心。

  王世充駐扎在洛口西,與李密的軍隊相持一百多天。武陽郡丞元寶藏、黎陽賊兵首領(lǐng)李文相、洹水賊兵首領(lǐng)張升、清河賊兵首領(lǐng)趙君德、平原賊兵首領(lǐng)郝孝德相繼投奔李密,一起攻破黎陽倉,并占領(lǐng)了它。隋將周法明將長江與黃河之間的土地獻(xiàn)給李密表示歸順。齊郡的賊兵首領(lǐng)徐園朗、任城的豪杰徐師仁、淮陽太守趙他等人也都先后歸附,人數(shù)加起來成千上萬。

  翟讓的部將王儒信勸翟讓任百官之長的大冢宰,統(tǒng)領(lǐng)所有的事務(wù)以奪回李密的權(quán)力。翟讓的哥哥翟寬也對翟讓說“:天子只可以自己去做,怎么能讓給別人?你如果不愿意,我可以當(dāng)皇帝?!崩蠲苈犝f后,十分厭惡。恰巧翟讓與王世充對陣,軍隊后退了幾百步,李密與單雄信等率兵增援,王世充敗退。翟讓想乘勝攻破隋軍大營,天色已晚,李密阻止了他。第二天,翟讓帶數(shù)百人到李密的住所,李密想為他設(shè)宴慶賀。他帶領(lǐng)的將士都被分散到各處吃飯,所有的門口也都派人警備,翟讓卻沒有覺察。李密領(lǐng)翟讓入坐,讓翟讓射箭,翟讓拉滿弓將要引發(fā),李密派壯士蔡建從后面將他斬殺。又殺害了他的哥哥翟寬和王儒信等人,跟隨他來的人也有被殺的。翟讓的部將徐世責(zé)力被亂兵砍傷,傷勢十分嚴(yán)重,李密阻止,才免于一死。單雄信等人都叩頭哀求,李密都予以釋放并慰問他們。于是他來到翟讓的大營,讓王伯當(dāng)、邴元真、單雄信等告訴大家為什么要殺翟讓,派徐世責(zé)力、單雄信、王伯當(dāng)分別統(tǒng)領(lǐng)翟讓的軍隊。

  王世充利用晚上攻打倉城,李密堅守,將敵人打敗,殺死武賁郎將費青奴。王世充又在洛北建立營壘,在洛水上架設(shè)浮橋,率全部人馬攻打李密。李密與隋軍抗拒,因失利退卻。王世充因而得以進(jìn)至義軍的城下,李密率軍襲擊,隋軍潰敗,爭渡浮橋,橋塌陷,落水者數(shù)萬人。武賁郎將楊威、王辨、霍世舉、劉長恭、梁德重、董智通等人陣亡。王世充僅幸免于一死,不敢回到東都,便逃向河陽。這一夜天降大雪,剩余的士卒死亡殆盡。李密便整修金墉的故城駐守,率眾十余萬,攻打東都洛陽的上春門。東都留守韋津帶兵出戰(zhàn),被抓獲。部將勸李密稱帝,李密不同意。李世民、李建成率領(lǐng)的義師圍攻東都洛陽時,李密派軍隊與義師爭奪,又互相安撫,然后撤退。

  不久,宇文化及殺死隋煬帝,自江都向北攻打黎陽,李密率軍抵御。這時,越王楊侗稱帝,派使者授予李密太尉、尚書令、東南道大行臺、行軍元帥、魏國公,命他先平定宇文化及,然后到朝廷輔政。宇文化及率軍到黎陽,徐世責(zé)力堅守倉城,宇文化及久攻不下。李密與宇文化及隔著河水對話,李密數(shù)落他說:“你本是多奴族的奴隸中破野頭這一支的人,父親與兄弟都受隋朝的恩德,怎么能恣意殺戮?現(xiàn)在如果速來歸順,還可保全你的后代?!庇钗幕澳徊徽Z,時而低頭,時而仰首,思忖許久,便瞪著眼睛大聲說:“我和你討論攻戰(zhàn)殺伐的事,何必說些書本上文縐縐的話!”李密對隨從的人說:“宇文化及如此庸俗淺薄,忽然想謀取帝王的寶座,我當(dāng)拿根棍子將他趕跑?!崩蠲苤浪募Z食將要吃完,便假裝跟他講和。宇文化及十分高興,讓士兵放開量大吃,希望李密能送給他糧食。恰巧李密部下有人犯罪,逃到宇文化及那里,將李密的真實意圖說出。宇文化及大怒,但糧食已經(jīng)吃完,便與李密在童山下展開大戰(zhàn)。從早晨直打到天黑,李密被流矢射中,駐在汲縣。宇文化及攻掠汲郡,向北直趨魏縣。宇文化及將輜重放在東郡,派他的刑部尚書王軌守衛(wèi)。王軌獻(xiàn)出東郡,向李密投降,李密命王軌為滑州總管。

  李密率兵西進(jìn),派記室參軍李儉到東都朝拜越王楊侗,獻(xiàn)上殺死隋煬帝的兇手于弘達(dá)。楊侗任李儉為司農(nóng)少卿,并派李儉召李密入朝。李密行至溫縣,聽說王世充已殺死元文都、盧楚等人,便回到金墉城。

  王世充專擅權(quán)力后,重賞將士。這時,李密的軍隊缺少衣服穿,而王世充的部隊沒有糧食吃,便請求同李密交易。李密的部下邴元真等人貪求私利,勸李密同意。李密答應(yīng)了。原先東都絕糧,向李密投降的人每天有幾百人。這時有了糧食吃,投降的人越來越少。李密后悔而停止了交易。李密雖然占有糧食,卻沒有府庫,將士多次戰(zhàn)斗而得不到賞賜。對于新投降來的人,待遇卻特別優(yōu)厚。因而,大家心里漸生怨忿。當(dāng)時,邴元真把守洛口倉,性情貪婪卑鄙。宇文溫常對李密說:“不殺邴元真,您的禍害就不會排除。”李密聽后并不答話。邴元真聽說后,陰謀叛變。楊慶發(fā)覺后告訴了李密,李密才開始懷疑邴元真。

  王世充率全隊前來尋戰(zhàn),李密留王伯當(dāng)守護(hù)金墉城,自己率軍抵達(dá)偃師,向北憑借邙山扎下營寨,等待王世充的軍隊。王世充命數(shù)百名騎兵渡過御河,李密派裴行儼等人迎戰(zhàn)。適逢天黑,裴行儼、孫長樂、程齒堯金等驍將十多人都受了重傷,李密心情十分惡劣。王世充乘夜偷渡,天明已擺好陣勢,李密才發(fā)覺。他匆忙帶隊接仗,被打敗,逃向洛口。王世充又連夜包圍偃師,偃師守將鄭廷頁被他的部下說動,獻(xiàn)城投降了王世充。李密即將進(jìn)入洛口倉城,邴元真已派人與王世充勾結(jié)。李密暗中知道了這個情況,故意密而不發(fā),想等王世充的軍隊一半渡過洛水,然后乘其立腳未穩(wěn)再發(fā)起進(jìn)攻。李密派去偵察的騎兵卻沒有弄清情況。等到將要出戰(zhàn)時,王世充的軍隊已全部渡過洛水。李密騎馬逃跑,邴元真獻(xiàn)城投降。

  李密的軍隊漸漸離散,他將要到達(dá)黎陽,有人說:“殺翟讓的時候,徐世責(zé)力也幾乎被殺?,F(xiàn)在他的刀傷還未痊愈,他的心難道可以保證不反叛嗎?”李密便不再去黎陽。這時,王伯當(dāng)放棄金墉城,退保河陽,李密自武牢關(guān)渡過黃河,去投奔他。李密對眾人說:“長時間勞苦大家,我今天自盡以向諸位謝罪?!贝蠹叶几┦卓奁荒苎鲆暋@蠲苡终f:“幸得各位不嫌棄我,我們應(yīng)一起投奔關(guān)中的唐軍,我雖然沒有為唐軍建立功勛,但各位一定能得到富貴?!彼奈汗畬賳T柳燮說“:您與長安的皇室李氏宗族,過去有著相同的經(jīng)歷。雖然沒有和他們一道起義,然而,阻隔東都洛陽的隋軍不能西顧,斷絕了隋朝的退路,使唐國不怎么費力作戰(zhàn)就奪取了隋朝的京師,這便是您的功勞?。 北娙硕颊f“:是這樣!”李密便歸順唐朝,被封為邢國公,授給光祿卿的官職。不久,奉朝廷之命出關(guān)安撫,走到熊州叛唐逃跑,被殺害。

  宇文貴,字永貴,他的祖先為昌黎大棘人,徙居夏州。他的父親莫豆干因他的功勛,在保定時被朝廷追贈為柱國大將軍、少傅、夏州刺史、安平郡公。他的母親懷孕時,夢見一位老人抱著一個孩子送給她,說:“賜給你這個孩子,他將來會使你長壽和富貴?!鄙聛碇?,樣子和夢中的孩子長得很像,所以,用永貴作他的字。

  他從小跟著老師讀書,曾放下書本感嘆說“:男兒應(yīng)當(dāng)提著寶劍,騎著馬縱橫疆場,以博取公侯的封爵,怎么能去當(dāng)文學(xué)博士呢?”魏正光末年,破六韓拔陵圍攻夏州,刺史源子邕據(jù)城堅守,命宇文貴為統(tǒng)軍。后來,他跟隨爾朱榮在滏口擒獲葛榮,被加封為別將。他又跟隨元天穆平定邢杲,轉(zhuǎn)任為都督。元顥率南軍占據(jù)洛陽,他率領(lǐng)鄉(xiāng)兵跟著爾朱榮作戰(zhàn)有功,被封為革融縣侯。他還被任命為郢州刺史,進(jìn)入朝廷任武衛(wèi)將軍、門合內(nèi)大都督。跟隨孝武帝入關(guān)西遷,被晉爵為化政郡公。他善于騎馬射箭,有將帥才能。周文帝宇文泰又因為他是宗室親屬,對他十分信任。

  西魏大統(tǒng)初年,他與獨孤信進(jìn)入洛陽。東魏潁州長史賀若統(tǒng)獻(xiàn)潁川投降,東魏派將領(lǐng)堯雄、趙育、是云寶率眾兩萬進(jìn)攻潁川。他率二千人馬從洛陽出發(fā),前去救援。行至陽翟,東魏大軍距潁川僅四十里,東魏的行臺任祥又率四萬之眾,準(zhǔn)備與堯雄等部會合。宇文貴的部將都認(rèn)為敵眾我寡,力量懸殊太大,不可與敵兵爭鋒。他說“:如果賀若統(tǒng)守不住潁川,我們坐在這里有什么用呢?”便進(jìn)入潁川。堯雄等人領(lǐng)軍向前推進(jìn),宇文貴率領(lǐng)一千兵士背靠城池,布下軍陣,與堯雄交戰(zhàn)。他的馬被流矢射中,便與敵人短兵步斗,堯雄大敗退卻,趙育因此投降,任祥聽到堯雄失敗的消息,不敢再向前靠近。宇文貴乘勝率軍逼攻任祥,將他打敗。是云寶也向宇文貴投降。軍隊便撤還。魏文帝在天游園把一只金制的酒器放在箭靶上,對公卿們說,誰射中了就把金酒器賜給誰。宇文貴一箭射中,朝廷晉封他為侍中、驃騎大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。大統(tǒng)十六年,他又遷任為中外府左長史,晉位為大將軍。

  宕昌王梁彌定被同族的人獠甘驅(qū)逐,投奔西魏。另有羌族首領(lǐng)傍乞鐵忽,因為梁人山定反叛以后,占據(jù)渠株川,擁有奴隸數(shù)千家,與渭州人鄭五丑一同造反。周文帝宇文泰命宇文貴與豆盧寧、史寧率兵進(jìn)討。宇文貴等人抓獲傍乞鐵忽和鄭五丑,并將他們斬首。史寧打敗獠甘,西魏接納了梁彌定,并在渠株川設(shè)置岷州。朝廷重視宇文貴等人的功績,便在粟坂樹立石碑,以記述他們的業(yè)績。

  廢帝三年(554),朝廷下詔命宇文貴代替尉遲..鎮(zhèn)守蜀地。這時,隆州人開府李光易在鹽亭舉兵反叛朝廷,圍攻隆州;隆州人李拓也聚眾造反,開府張道響應(yīng)。宇文貴便命開府叱奴興救援隆州,又命開府成亞進(jìn)攻李拓和張道,李、張二人投降,將他們送往京師。朝廷命宇文貴為益州刺史,拜為小司徒。原先,蜀地盜賊很多,他便招募任俠尚性的豪杰勇士,署理游軍二十四部,命他們抓捕盜賊,蜀地因此寧靜。

  孝閔帝即位建周,他被晉位為柱國,拜受御正中大夫。武成初年,他與賀蘭祥一起進(jìn)討吐谷渾。大軍返回后,他又被晉封為許國公、邑萬戶。過去的爵位回封給一個兒子。又遷任為大司空,任小冢宰。歷任大司徒,遷任為太保。

  他喜好音樂,尤喜愛下棋,對此流連不知疲倦。也喜好施舍,愛護(hù)讀書人,人們因此稱贊他。保定末年,他出使突厥,去迎接皇后。天和二年(567),回到張掖,去世。朝廷贈封他為太傅,謚號為穆。

  宇文忻,字仲樂,宇文貴的第二子。他從小敏捷聰慧,兒童時,與同輩小兒游戲,常為部伍,排列進(jìn)止,沒有不聽他指揮的。十二歲便能騎在馬上向左右兩邊射箭,驍勇迅捷,有如飛的一般。他常對親近的人說:“自古以來的名將,惟有韓信、白起、衛(wèi)青、霍去病被傳為美談。我觀察他們的事跡,不值得過多地崇尚。如果讓我與他們生在同時,決不讓這些人獨自擁有很高的聲望?!?/p>

  十八歲,便跟隨周齊王宇文憲進(jìn)討突厥,因立功被封為儀同三司,賜爵為興國縣公。韋孝寬因他驍勇善戰(zhàn),請求朝廷派他與自己一起鎮(zhèn)守玉壁。他由于作戰(zhàn)有功,被加封為開府,晉爵為化政郡公。他隨從武帝攻打晉州,齊后主親自率兵對抗,周軍震駭,準(zhǔn)備退兵。宇文忻勸諫說“:憑著陛下您的圣明英武,趁著齊主的荒淫放縱,何愁無往而不勝?如果齊國再換一個好的君主,君臣同心協(xié)力,就不易平定了?!蔽涞勐爮乃囊庖?,雙方交戰(zhàn),周軍大獲全勝。武帝攻陷并州,先勝后敗。武帝被齊軍進(jìn)逼,抽身逃跑,很多將領(lǐng)勸武帝撤軍還朝。宇文忻聽了勃然大怒,說:“攻城的士兵輕敵,小有不利,何足為慮?今天破竹的形勢已經(jīng)形成,怎么能棄之而去?”武帝采納了他的建議,第二天又與齊軍交戰(zhàn),攻克晉陽。北齊被蕩平,他被晉位為大將軍。不久,他與烏丸軌一起在呂梁打敗陳將吳明徹,被晉位為柱國,任徐州總管。

  隋文帝楊堅沒有當(dāng)皇帝時,與宇文忻感情十分融洽。楊堅當(dāng)了宰相,對他禮遇甚為優(yōu)隆。尉遲迥舉兵作亂,楊堅命他任行軍總管,隨韋孝寬前去攻打。當(dāng)時君主駐扎在河陽,朝廷派高赹騎快馬趕去任監(jiān)軍,與高赹密謀進(jìn)取方略的,只有宇文忻一個人。尉遲迥派兒子尉遲..陳兵武陟,宇文忻派兵將他趕走。周軍進(jìn)至相州,尉遲迥派精銳三千人埋伏在野馬岡,宇文忻派五百騎兵襲擊,將叛軍斬獲殆盡。他揮軍進(jìn)至草橋,尉遲迥又派兵把守,他用奇兵打敗守橋敵兵,率軍直趨鄴下。尉遲迥背城布下戰(zhàn)陣,雙方激戰(zhàn),官軍失利。這時,鄴城的縉紳百姓觀戰(zhàn)的有數(shù)萬人,宇文忻對周圍的人說“:事情十分緊急,我要用詭詐的權(quán)術(shù)打破敵兵?!庇谑怯眉錃⒂^戰(zhàn)的百姓,這些人爭相逃命,喊叫聲有如雷霆一般。他便命人傳諭將士,大聲呼喊:“敵人失敗了!”將士們重新振作,合力急速進(jìn)攻,尉遲迥的軍隊失敗。鄴城被平定,他因立功遷任上柱國。楊堅對他說“:尉遲迥傾盡山東的人馬,聯(lián)絡(luò)百萬軍隊,你舉措沒有失誤,計謀不顧忌一陣的得失,實在是天下的英雄豪杰?!睍x封他為英國公。

  從此,他常參與朝廷大事的運籌,出入于楊堅的臥室。隋受禪代周,他頗為有功。后來,他被封為右領(lǐng)軍大將軍,受隋文帝的寵顧更重。他精通兵法,治軍威嚴(yán)整肅,當(dāng)時全軍中只要有一件好事,雖然和他沒有關(guān)系,下面的將士一定互相傳說“:這一定是英國公實行的辦法?!彼褪沁@樣被部下所欽佩。后來,朝廷又改封他為杞國公。

  隋文帝曾經(jīng)想讓他進(jìn)攻突厥,高赹勸阻,說:“宇文忻對朝廷有二心,不可以交給他大批軍隊?!彼逦牡郾阃V埂S钗男贸蔀檩o助朝廷的功臣,多次擔(dān)任重要的將領(lǐng),威名很重,隋文帝因此多少有些嫉妒他,尋找借口免去他的官職。他與梁士彥關(guān)系密切,不斷來往。士彥這時也有許多牢騷,圖謀不軌。宇文忻對他說“:帝王難道能永遠(yuǎn)由一人一姓去做嗎?我們互相扶持也可以當(dāng)。你在蒲州舉兵起事,我一定響應(yīng),兩支人馬力量差不多,然后聯(lián)合一起,天下就可以奪取?!彼麄兊年幹\泄露,被處死,全家都被抄沒入官。

  侯莫陳崇,字尚樂,代地武川人。他的祖先是北魏的別部,居住在庫斛真水。祖父侯莫陳元,以清白人家子弟的身份鎮(zhèn)守武川,因而在那里安家。他的父親侯莫陳興任殿中將軍、羽林監(jiān),后來因為侯莫陳崇功勛卓著,被朝廷追贈為柱國、太保、清河郡公。

  侯莫陳崇從小驍勇善戰(zhàn),工于騎馬射箭。十五歲時,隨賀拔岳與爾朱榮征討葛榮。后來跟隨賀拔岳西入潼關(guān),攻破赤水蜀。又跟賀拔岳拼力作戰(zhàn),打敗萬俟丑奴。他率輕騎向北追趕敵兵,到?jīng)苤蓍L坑趕上,敵兵沒有來得及布陣,他單人獨騎沖入敵群,在馬上將萬俟丑奴生擒活拿,把敵兵徹底消滅。因功被封為涇縣侯。

  賀拔岳被侯莫陳悅謀害,他與諸將共同商議迎接周文帝宇文泰。宇文泰來到軍中,原州刺史史歸仍為侯莫陳悅守衛(wèi)州城。宇文泰派他攻打州城。他直接來到城下,立即占據(jù)城門。這時,李遠(yuǎn)兄弟也在城內(nèi),預(yù)先知道他要到來,里應(yīng)外合,一起吶喊,伏兵四處突起,便活捉史歸,并將他斬首。朝廷命侯莫陳崇代理原州刺史,仍跟隨宇文泰攻打侯莫陳悅,被封為廣武縣伯。多次升遷,官至儀同三司,改封為彭城郡公。他隨大軍活捉竇泰,收復(fù)弘農(nóng),克復(fù)沙苑,爭奪河橋,又討平稽胡,屢立戰(zhàn)功,晉位為柱國大將軍。文官制度建立,他被封為大司空。孝閔帝登基立周,封他為梁國公,加太保銜。又歷任大宗伯,大司徒。

  保定三年(563),他跟隨武帝到原州。這時武帝夜晚趕回京師,人們都私下議論,感到很奇怪。侯莫陳崇對他所親近的人常升說“:我前幾日聽占卜的人說,晉公宇文護(hù)今年有災(zāi)殃。天子今天忽然連夜回京,不過是處死宇文護(hù)罷了?!庇谑牵藗兗娂娀ハ鄠髡f。有人告發(fā)其事,武帝在大德殿召集所有的公卿大臣斥責(zé)他,他惶恐畏懼,連聲謝罪。這天夜里,宇文護(hù)派兵到他家里,逼迫他自殺。葬禮按照正常的禮儀,謚號為躁。宇文護(hù)被誅殺,又給他改謚號為莊閔。

  王謙,字赦萬,太原人。父親王雄,因功被封為柱國大將軍,晉爵為武威郡公。去世后謚號為忠。

  王謙性情恭順謹(jǐn)慎,沒有突出的才能。因為父親的功勞被封為安樂縣伯。保定二年(561),他的父親王雄被封為庸國公,把武威郡公的爵號回封給他,他的安樂縣伯回封給三弟王震。王雄戰(zhàn)死,朝廷議論認(rèn)為他的父親死在戰(zhàn)場上,應(yīng)特加封賞。于是,命他為柱國大將軍,繼承庸國公的封爵。建德五年(576),武帝東征,王謙隨從,率軍奮力作戰(zhàn),被晉封為上柱國。

  建德六年,朝廷命他為益州總管、十八州諸軍事。周宣帝駕崩,隋文帝楊堅輔助朝政,派梁睿任益州總管。這時,他派司錄賀若昂奉奏書到達(dá)京城。賀若昂回來后,詳細(xì)陳述京城中的情況。王謙因父子同受北周的恩惠,不滿意楊氏專政,想圖謀匡扶社稷,便興兵起事。自己設(shè)置官署,總管長史乙弗虔、益州刺史達(dá)奚其心勸他憑借蜀地的險要,堅守以觀時變。隆州刺史高阿那肱為他籌劃三策,說“:你親自率領(lǐng)精銳部隊,直搗散關(guān),蜀人知道你有勤王的義舉,一定爭相效命,這是上策;出兵進(jìn)向梁、漢,以觀望天下,這是中策;坐守劍南,擁兵自衛(wèi),這是下策?!蓖踔t采用了他的中策和下策。

  梁睿還沒有來到大劍,王謙先派兵鎮(zhèn)守始州。楊堅便命梁睿為行軍元帥,征調(diào)利州、鳳州、文州、秦州、成州等州的兵馬討伐。王謙任命的柱國達(dá)奚其心、高阿那肱、大將軍乙弗虔、楊安、任峻、侯翕、景孱等率眾號稱十萬,猛烈攻打別州,北周總管、楚國公豆盧責(zé)力堅守將近四十天。達(dá)奚其心等人聽說梁睿率軍即將到來,便潰退而去。王謙任命的大將軍苻子英進(jìn)攻巴州,又被刺史呂珍打敗。梁睿乘機縱兵深入。達(dá)奚其心、乙弗虔派人秘密到梁睿那里,請求作為內(nèi)應(yīng)以將功折罪。王謙不知道他們已經(jīng)背叛自己,仍讓他們一起守衛(wèi)成都。王謙本無謀略,而且任用的人也多非其才,一聽說梁睿率大軍到來,一個個惶恐不安,毫無辦法。他只有親自率軍作戰(zhàn),命達(dá)奚其心、乙弗虔為左右軍。行進(jìn)數(shù)十里,左右軍都發(fā)生叛變。他率余部奔往新都,縣令王寶將他捉拿并殺死,將頭送到京城。達(dá)奚其心、乙弗虔獻(xiàn)出成都投降周軍。楊堅認(rèn)為他們都是首謀,命在蜀地街市將他們殺死。其余部眾都被解散。高阿那肱不久也被誅殺。

  李弼曾孫密 宇文貴子忻 愷 侯莫陳崇子穎 崇兄順 王雄子 謙

  李弼,字景和,隴西成紀(jì)人。六世祖振,慕容垂黃門郎。父永,魏太中大夫, 贈涼州刺史。弼少有大志,膂力過人。屬魏亂,謂所親曰:“大太夫生世,會須履 鋒刃,平寇難,以取功名,安能碌碌依階以求仕?!背鯙閯e將,從爾硃天光西討, 破赤水蜀,以功封石門縣伯。又與賀拔岳討萬俊丑奴、萬俊道洛、王慶云,皆破之。 賊咸畏之曰:“莫當(dāng)李將軍前也。”

  及天光赴洛,弼隸侯莫陳悅,征討屢有克捷。及悅害賀拔岳,周文帝自平?jīng)鲇?悅。弼諫悅,令解兵謝之。悅惶惑,計無所出。弼知悅必敗。周文帝至,悅乃棄秦 州南出,據(jù)險以自固。是日,弼密通于周文,許背悅。至夜,弼乃勒所部,云悅欲 向秦州,命皆裝束。弼妻,悅之姨也,時為悅所親委,眾咸信之,人皆散走。弼慰 輯之,遂擁以歸周文。悅由此敗。周文謂曰:“公與吾同心,天下不足平也?!?

  大統(tǒng)初,進(jìn)位驃騎大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。從平竇泰,斬獲居多。周文以所乘 騅馬及泰所著牟甲賜弼。又從平弘農(nóng)。與齊神武戰(zhàn)于沙苑,弼軍為敵所乘。弼將其 麾下九十騎橫截之,賊分為二,因大破之。以功進(jìn)爵趙郡公。四年,從周文東討洛 陽,弼為前驅(qū)。東魏將莫多婁貸文率眾至谷城,弼倍道而前進(jìn),遣軍士鼓噪,曳柴 揚塵。貸文以為大軍至,遂走。弼追斬貸文,傳首大軍。翌日,又從周文與齊神武 戰(zhàn)河橋,身被七創(chuàng),遂為所獲,陽隕絕于地,睨其傍有馬,因躍上得免。歷位司空、 太保、柱國大將軍。廢帝元年,賜姓徒何氏。六官建,拜太傅、大司徒。及晉公護(hù) 執(zhí)政,朝之大事,皆與于謹(jǐn)及弼等參議。周孝閔帝踐阼,除太師,進(jìn)封趙國公,邑 萬戶,前后賞賜巨萬。

  弼每征討,朝受命,夕便引路,略不問私事,亦未嘗宿于家。兼性沈雅,有深 識,故能以功名終。薨于位,明帝即日舉哀,比葬,三臨其喪。發(fā)卒穿冢,給大路、 龍旗,陳軍至墓。謚曰武。尋追封魏國公,配食文帝廟庭。

  子曜居長,以次子暉尚文帝女義安長公主,故遂以為嗣。

  初賜爵義城郡公,嘗臥疾期年,文帝憂之,賜錢一千萬,供其藥石之費。魏恭 帝二年,加驃騎大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。出為岐州刺史。從文帝西巡,率公卿子弟 別為一軍。后襲趙國公,改襲魏國公。天和六年,進(jìn)位柱國。建德元年,出為梁州 總管。時渠、蓬二州生獠積年侵暴,至州綏撫,并來歸附。璽書勞之。

  暉弟衍,字拔豆,少專武藝,慨慷有志略。仕周,為義州刺史,封真鄉(xiāng)公。王 謙作亂,以行軍總管從梁睿擊平之,進(jìn)上大將軍。隋開皇元年,以行軍總管討平叛 蠻,進(jìn)位柱國。后拜安州總管,以疾還京,卒。子仲威嗣。

  衍弟綸,最知名,有文武才用。以功臣子少居顯職,位至司會中大夫、開府儀 同三司,封河陽郡公。為聘齊使主,卒。

  子長雅嗣,尚隋文帝女襄國公主,位內(nèi)史侍郎、河州刺史、檢校秦州總管。

  綸弟晏,開府儀同三司、趙郡公,從平齊,歿并州。子憬,以晏死王事,即襲 其官爵。

  曜既不得嗣,朝廷以弼功重,封曜邢國公,位開府。

  子寬,干略過人,自周及隋,數(shù)經(jīng)將領(lǐng),位柱國、蒲山郡公,號為名將。

  弼弟摽,字云杰,長不盈五尺,性果決,有膽氣。魏永安元年,以兼別將從爾 硃榮破元顥。榮誅,隨爾硃兆入洛。及魏孝武西遷,摽從都督元斌之興齊神武戰(zhàn), 敗,遂與斌之奔梁。后得逃發(fā),進(jìn)封晉陽縣子。尋為周文帝帳內(nèi)都督,從復(fù)弘農(nóng), 破沙苑。

  摽時跨馬運矛,沖堅陷隱陣,隱身鞍甲之中。敵人見之,皆曰“避此小兒”。 不知摽之形貌,正自如此。周文初亦聞?chuàng)框敽?,未見其能,至是方嗟嘆之。謂曰: “但問膽決如何,何必要須八尺之軀也?!币怨M(jìn)爵為公。武成初,從豆盧寧征稽 胡,進(jìn)爵汝南郡公。出為總管延綏丹三州諸軍事、延州刺史,卒官。

  無子,以弼子椿嗣,位開府儀同大將軍、右宮伯,改封河?xùn)|郡公。

  密字法主,蒲山公寬之子也。才兼文武,志氣雄遠(yuǎn),少襲爵蒲山公。養(yǎng)客禮賢, 無所愛吝。與楊玄感為刎頸交。后更折節(jié)耽學(xué),尤好兵書,謂皆在口。師事國子助 教包愷,受史記、漢書。愷門徒皆出其下。大業(yè)初,授親衛(wèi)大都督,以疾歸。

  及玄感有逆謀,召密,令與弟玄挺赴黎陽,以為謀主。密進(jìn)三計曰:“今天子 遠(yuǎn)在遼外,公長驅(qū)入薊,直扼其喉,前有高麗,退無歸路,不戰(zhàn)而禽,此計上也。 又關(guān)中四塞,衛(wèi)文升不足為意,今率眾務(wù)早入西,萬全之勢,此計中也。若隨近先 向東都,以引歲月,此計之下也。”玄感曰:“公下計乃上策矣。今百官家口并在 東都,若不取之,安能動物?且經(jīng)城不拔,何以示威?”密計不行。玄感既至東都, 自謂功在朝夕。及獲韋福嗣,既非同謀,設(shè)籌皆持兩端。玄感后使作檄文,固辭不 肯。密揣知其情,請斬之。玄感不從。密退謂所親曰:“楚公好反而不欲勝,吾屬 今為虜矣。”后玄感將西入,福嗣晚亡歸東都。時李雄勸玄感速稱尊號,玄感以問 密,密以為不可。玄感笑而止。及宇文述、來護(hù)等軍且至,玄感謂密計將安出。密 曰:“元弘嗣統(tǒng)強兵于隴右,今可揚言其反,遣使迎公,因此入關(guān),可得紿眾?!?玄感遂用密謀號令。西至陜縣,圍弘農(nóng)不拔,西至閿鄉(xiāng),追兵至,玄感敗。密間行 入關(guān),與玄感從叔詢相隨,匿馮翊詢妻家。尋為鄰人告,被捕,與其黨俱送帝所。 在途,與其眾謀逃。其徒多金,密令出示使者曰:“吾等死日,此金留付公,幸用 相瘞,其余即皆報德?!笔拐呃穑煜嘣S。及出關(guān),密每夜宴飲。行次邯鄲,夜 宿村中,密等七人皆穿墻而遁。與王仲伯亡抵平原賊帥郝孝德,孝德不甚禮之。備 遭饑饉,削樹皮而食之。仲伯潛歸天水。密詣淮陽,舍于村中,變姓名稱劉智遠(yuǎn), 聚徒教授。經(jīng)數(shù)月,郁郁不得志,為五言詩,詩成,泣下數(shù)行。時人有怪之,以告 太守趙他,下縣捕之。密亡抵其妹夫雍丘令丘君明。君明從子懷義后告之,密得遁 去,君明竟坐死。

  密投東郡賊帥翟讓,乃因王伯當(dāng)以策干讓。遣說諸小賊,所至輒降,讓始敬焉, 召與計事。密以兵眾無糧,勸讓直趣滎陽,休兵館谷,然后爭利。讓從之,乃掠下 滎陽。太守郇王慶及通守張須陀以兵討讓。讓數(shù)為須陀敗,將遠(yuǎn)避之。密勸讓列陣 以待,密以奇兵掩擊,大破之,斬須陀于陣。讓于是令密建牙,別統(tǒng)所部。復(fù)說讓 以廓清天下為事,令掩據(jù)興洛倉,發(fā)粟以振窮乏。于是興讓以義寧元年春出陽城, 北逾方山,自羅口襲興洛倉,破之,開倉振百姓。越王侗遣武賁郎將劉長恭討密。 密一戰(zhàn)破之,長恭僅以身免。讓于是推密為主。密城洛口周回四十城以居之。讓上 密號為魏公,設(shè)壇場即位,稱元年。以房彥藻為左長史,邴元真為右長史,楊德方 為左司馬,鄭德韜為右司馬。拜讓為司徒,封東郡公。長白山賊孟讓掠?xùn)|郡,燒豐 都市而歸。密攻下鞏縣,獲縣長柴孝和,拜為護(hù)軍。武賁郎將裴仁基以武牢歸密, 密因遣仁基與孟讓襲破回洛倉,據(jù)之。俄而德韜、德方俱死,筆以鄭颋為左司馬, 鄭虔象為右司馬。

  柴孝和說密令裴仁基守回洛,翟讓據(jù)洛口,身率精銳,西襲長安,不然他人我 先。密曰:“此誠上策,然我之所部并山東人,既見未下洛陽,恐不肯西入。”孝 和請間行觀隙,乃與數(shù)十騎至陜縣,賊歸之者萬余人。密時兵鋒甚銳,每入苑與官 軍連戰(zhàn)。會密為流矢所中,臥于營內(nèi),東都出兵擊之,密眾大潰,棄回洛倉歸洛口。 孝和之眾聞密敗,各分散而去,孝和輕騎歸密。煬帝遣王世充率江淮勁卒五萬討密, 敗之。孝和溺洛水,密甚傷之。

  世充營于洛西,與密相拒百余日。武陽郡丞元寶藏、黎陽賊帥李文相、洹水賊 帥張升、清河賊帥趙君德、平原賊帥郝孝德并歸密,共襲破黎陽倉,據(jù)之。周法明 舉江、黃之地以附密。齊郡賊帥徐圓朗、任城大俠徐師仁、淮陽太守趙他等前后款 附以千百數(shù)。

  翟讓所部王儒信勸讓為太宰,總眾務(wù)以奪密權(quán)。兄寬復(fù)謂讓曰:“天子止可自 作,安得與人?汝若不作,我當(dāng)為之?!泵苈?,惡之。會讓拒世充,軍退數(shù)百步, 密與單雄信等赴之,世充敗走。讓欲乘勝破其營,會日暮,固止之。明日,讓與數(shù) 百人至密所,欲為宴樂。其所將左右各就食,諸門并設(shè)備,讓不覺。密引讓入坐, 令讓射。引滿將發(fā),密遣壯士蔡建自后斬之。遂殺其兄寬及儒信等,從者亦有死焉。 讓部將徐世勛為亂兵所斫,中重創(chuàng),密止之,僅得免。雄信等皆叩頭求哀,密并釋 而慰之。于是詣讓營,遣王伯當(dāng)、邴元真、單雄信等告以殺讓意,令世勛、雄信、 伯當(dāng)分統(tǒng)其眾。

  世充夜襲倉城,密拒破之,斬武賁郎將費青奴。世充復(fù)營洛北,于洛水構(gòu)浮橋, 悉眾擊密。密拒之,不利而退。世充因薄其城下,密擊之,大潰,爭橋,橋陷,溺 水者數(shù)萬人。武郎將楊威、王辨、霍世舉、劉長恭梁德重、董智通等皆沒于陣。世 充僅而獲免,不敢還東都,遂走河陽。其夜大雪,余眾死亡殆盡。密乃修金墉故城 居之,眾三十余萬,攻上春門。留守韋津出戰(zhàn),被執(zhí)。其黨勸密即尊號,密不許。 及義師圍東都,密出軍爭之,交綏而退。

  俄而宇文化及弒逆,自江都北指黎陽,密拒之。會越王侗稱尊號,遣使授密太 尉、尚書令、東南道大行臺、行軍元帥、魏國公,令先平化及,然后入朝輔政?;?及至黎陽,徐世勛守倉城不下。密共化及隔水語,密數(shù)之曰:“卿本匈奴阜隸破野 頭耳,父與兄弟皆受隋恩,豈容躬行殺虐?今若速來歸義,尚可全后嗣?!被澳?然,俯仰良久,乃嗔目大言曰:“共你論相殺事,何須作書傳雅語!”密謂從者曰: “化及庸懦如此,忽欲圖帝王,吾當(dāng)折杖驅(qū)之?!敝浼Z且盡,在偽與之和?;?大喜,恣其兵食,冀密饋之。會密下有人獲罪,亡投之,具言密情?;按笈?,又 食盡,與密戰(zhàn)于童山下。自辰達(dá)酉,密中流矢,頓于汲縣?;奥蛹晨?,北趣魏縣, 以輜重留于東郡,遣其刑部尚書王軌守之。軌以郡降,密以軌為滑州總管。

  密引兵而西,遣記室參軍李儉朝于東都,執(zhí)弒帝人于弘達(dá)以獻(xiàn)越王侗。侗以儉 為司農(nóng)少卿,使召密入朝。密至溫縣,聞世充已殺元文都、盧楚等,乃歸金墉城。 世充既擅要權(quán),乃厚賜將士。時密兵少衣,世充乏食,乃請交易。邴元真等各求私 利,遽勸密,密許焉。初東都絕糧,人歸密者日有數(shù)百,至此得食,降人益少。密 悔而止。密雖據(jù)倉,無府庫,兵數(shù)戰(zhàn)不賞,又厚撫初附兵,于是眾心漸怨。時邴元 真守洛口倉,性貪鄙。宇文溫每謂密曰:“不殺元真,公難未已?!泵懿淮稹6?真知之,謀叛。楊慶聞而告密,密因疑焉。會世充悉眾來戰(zhàn),密留王伯當(dāng)守金墉, 自就偃師,北阻芒山以待之。世充令數(shù)百騎度御河,密遣裴行儼等逆之。會日暮, 行儼、孫長樂、程咬金等驍將十?dāng)?shù)人皆重創(chuàng),密甚惡之。世充夜?jié)?,詰朝而陣,?方覺之。狼狽出戰(zhàn),敗績,馳向洛口。世充夜圍偃師,守將鄭颋為其部下,翻城而 降世充。密將入洛口倉城,元真已遣人引世充。密陰知之,不發(fā)其事,欲待世充兵 半度洛水,然后擊之。密候騎不時覺,比將出戰(zhàn),世充軍悉已濟(jì)。密引騎而遁,元 真以城降世充。

  密眾漸離,將如黎陽。人或曰:“殺翟讓之際,徐世勛幾死,其心安可保?” 密乃止。時王伯當(dāng)棄金墉城,保河陽,密自武牢濟(jì),歸之。謂曰:“久苦諸君,我 今日自刎以謝眾?!北娊云苎鲆暋C軓?fù)曰:“諸君幸不相棄,當(dāng)共歸關(guān)中。 密身雖愧無功,諸君必保富貴?!逼涓蛄圃唬骸懊鞴c長安宗族,有疇昔之遇, 雖不陪起義,然阻東都,斷隋歸路,使唐國不戰(zhàn)而得京師,此公之功也。”眾咸曰: “然?!泵芩鞖w朝,封邢國公,拜光祿卿。尋奉使出關(guān)安撫,至熊州而逃叛,見殺。

  宇文貴,字永貴,其先昌黎大棘人也,徙居夏州。父莫豆干,保定中,以貴勛 追贈柱國大將軍、少傅、夏州刺史、安平郡公。貴母初孕貴,夢老人抱一子授之曰: “賜爾是子,俾壽且貴?!奔吧晤愃鶋?,故以永貴字之。貴少從師受學(xué),嘗輟 書嘆曰:“男兒當(dāng)提劍汗馬以取公侯,何能為博士也!”魏正光末,破六韓拔陵圍 夏州,刺史源子邕嬰城固守,以貴為統(tǒng)軍。后從爾硃榮禽葛榮于滏口,加別將。又 從元天穆平邢杲,轉(zhuǎn)都督。元顥入洛,貴率鄉(xiāng)兵從爾硃榮有功,封革融縣侯。除郢 州刺史,入為武衛(wèi)將軍、關(guān)內(nèi)大都督。從魏孝武西遷,進(jìn)爵化政郡公。貴善騎射, 有將帥才。周文帝又以宗室,甚親委之。

  大統(tǒng)初,與獨孤信入洛陽。東魏潁州長史賀若統(tǒng)據(jù)潁川來降,東魏遣將堯雄、 趙育、是云寶率眾二萬攻潁川。貴自洛陽率步騎二千救之,軍次陽翟。雄等去潁川 四十里,東魏行臺任祥又率眾四萬,將與雄合。諸將咸以彼眾我寡,不可爭鋒。貴 曰:“若賀若一陷,吾輩坐此何為?”遂入潁川。雄等稍進(jìn),貴率千人背城為陣, 與雄合戰(zhàn)。貴馬中流矢,乃短兵步斗,雄大敗輕走,趙育于是降。任祥聞雄敗,遂 不敢進(jìn)。貴乘勝逼祥,敗之。是云寶亦降。師還。魏文帝在天游園,以金卮置侯上, 令公卿射中者即賜之。貴一發(fā)而中。帝笑曰:“由基之妙,正當(dāng)爾耳?!边M(jìn)侍中、 驃騎大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。十六年,遷中外府左長史,進(jìn)位大將軍。

  宕昌王梁彌定為宗人獠甘所逐,來奔。又有羌酋傍乞鐵忽,因梁GC定反后, 據(jù)有渠株川,擁隸數(shù)千家,與渭州人鄭五丑同反。周文令貴與豆盧寧、史寧討之, 貴等禽斬鐵忽及五丑,史寧又別擊獠甘破之。乃納彌定,并于渠株川置岷州。朝廷 重功,遂于粟坂立碑,以紀(jì)其績。

  廢帝三年,詔貴代尉遲迥鎮(zhèn)蜀。時隆州人開府李光易反于鹽亭,攻圍隆州;而 隆州人李拓亦聚眾反,開府張道應(yīng)之。貴乃命開府叱奴與牧隆州,又令開府成亞擊 拓及道降之,并送京師。除益州刺史,未就拜小司徒。先是蜀人多劫盜,貴乃召任 俠杰健者署為游軍二十四部,令其督捕,由是頗息。

  周孝閔帝踐阼,進(jìn)位柱國,拜御正中大。武成初,與賀蘭祥討吐谷渾。軍還, 進(jìn)封許國公、邑萬戶,舊爵回封一子。遷大司空,行小冢宰,歷大司徒,遷太保。

  貴好音樂,耽奕棋,留連不倦。然好施愛士,時人頗以此稱之。保定末,使突 厥,迎皇后。天和二年,還至張掖,薨。贈太傅,謚曰穆。

  子善嗣。善纮厚有武藝。大象末位上柱國,封許國公。隋文帝受禪,遇之甚厚, 拜其子穎上儀同。及善弟忻誅,并廢于家。善未幾卒。

  穎,大業(yè)中,位司農(nóng)少卿,后沒李密。善弟忻。

  忻字仲樂,幼而敏慧,為童兒時,與群輩戲,輒為部伍,進(jìn)止行列,無不用命 者。年十二,能左右馳射,驍捷若飛。恆謂所親曰:“自古名將,唯以韓、白、衛(wèi)、 霍為美談,吾察其行事,未足多尚,使與仆并時,不令豎子獨擅高名。”年十八, 從周齊王憲討突厥,以功拜儀同三司,賜爵興固縣公。韋孝寬以忻驍勇,請與鎮(zhèn)玉 壁,以戰(zhàn)功加開府,進(jìn)爵化政郡公。從武帝攻拔晉州。齊后主親總兵,六軍憚之, 欲旋。忻諫曰:“以陛下之圣武,乘敵人之荒縱,何往而不克?若齊人更得令主, 君臣協(xié)力,未易平也。”帝從之,乃戰(zhàn),遂大克。及帝攻陷并州,先勝后敗。帝為 賊所窘,挺身而遁。諸將多勸帝還,忻勃然曰:“破城士卒輕敵,微有不利,何足 為懷?今破竹形已成,奈何棄之而去!”帝納其言,明日復(fù)戰(zhàn),拔晉陽。齊平,進(jìn) 位大將軍。尋與烏丸軌破陳將吳明徹于呂梁,進(jìn)位柱國,除豫州總管。

  隋文帝龍潛時,與忻情好甚協(xié),及為丞相,恩顧彌隆。尉遲迥作亂,以忻為行 軍總管,隋韋孝寬擊之。時兵頓河陽,帝令高颎馳驛監(jiān)軍,與穎密謀進(jìn)取者,唯忻 而已。迥遣子惇盛兵武陟,忻擊走之。進(jìn)臨相州,迥遣精甲三千伏野馬岡,忻以五 百騎襲之,斬獲略盡。進(jìn)至草橋,迥又拒守,忻以奇兵破之,直趨鄴下。迥背城結(jié) 陣,大戰(zhàn),官軍不利。時鄴城士庶觀戰(zhàn)者數(shù)萬人,忻謂左右曰:“事急矣,吾當(dāng)以 權(quán)道破之?!庇谑菚r觀者走之,轉(zhuǎn)相騰籍,聲如雷霆。忻乃傳呼曰:“賊敗矣”。 眾復(fù)振,齊力急擊之,迥軍大敗。及平鄴,以功遷上柱國。文帝謂“尉遲迥傾山東 之眾,連百萬之師,公舉無遺算,策無全陣,誠天下英杰也?!边M(jìn)封英國公。

  自是每參帷幄,出入臥內(nèi),禪代之際,忻有力焉。后拜右領(lǐng)軍大將軍,寵顧彌 重。忻解兵法,馭戎齊整,當(dāng)時六軍有一善事,雖非忻建,在下輒相謂曰:“此必 英公法也。”其見推服如此。后改封祀國公。上嘗欲令忻擊突厥,高潁曰:“忻有 異志,不可委以大兵?!蹦酥埂P眉茸裘Τ?,頻經(jīng)將領(lǐng),甚有威名,上由是微忌 之,以譴去官。與梁士彥昵狎,數(shù)相往來。士彥時亦怨望,陰圖不軌。忻謂士彥曰: “帝王豈有常乎?相扶即是。公于蒲州起事,我必從征,兩陣相當(dāng),然后中連結(jié), 天下可圖也。”謀泄伏誅,家口籍沒。忻弟愷。

  愷字安樂,在周以功臣子,年三歲賜爵雙泉伯,七歲進(jìn)封安平公。愷少有器局, 諸兄并以弓馬自達(dá),愷獨好學(xué)。博覽書記,解文,多伎藝,為名公子。累遷御正中 大夫、儀同三司。隋文帝為丞相,加上開府,近師中大夫。及踐阼,誅宇文氏,愷 亦將見殺,以與周本別,又兄忻有功,故見赦。后拜營宗廟副監(jiān)、太子左庶子。廟 成,別封甑山縣公。及遷都,上以愷有巧思,詔領(lǐng)營新都副監(jiān)。高颎雖總大綱,凡 所規(guī)畫,皆出于愷。及決渭水達(dá)河以通運漕,詔愷總督其事。后拜萊州刺史,甚有 能名。坐兄忻誅,除名于家,久不得調(diào)。

  會朝廷以魯班故道,久絕不行,令愷修之。既而上建仁壽宮,右仆射楊素言愷 有巧思,于是檢校將作大匠。歲余,拜仁壽宮監(jiān),授儀同三司,尋為將作少監(jiān)。文 獻(xiàn)皇后崩,愷與楊素營山陵。上善之,復(fù)爵安平郡公。煬帝即位,遷都洛陽,以愷 為營東都副監(jiān),尋遷將作大匠。愷揣帝心在宏侈,于是東都制度,窮極壯麗。帝大 悅,進(jìn)位開府,拜工部尚書。及長城之役,詔愷規(guī)度之。時帝北巡,欲夸戎狄,令 愷為大帳,其下坐數(shù)千人。帝大悅,賜物千段。又造觀風(fēng)行殿,上容衛(wèi)者數(shù)百人, 離合為之,下施輪軸,推移倏忽,有若神功。戎狄見之,莫不驚駭。帝彌悅,前后 賞賜不可勝紀(jì)。

  是時將復(fù)古制明堂,議者皆不能決。愷博考群籍,為明堂圖樣奏之。又以“張 衡渾象用三分為一度,裴秀輿地以一寸為千里,臣之此圖以一分為一尺,推而演之”。 又引于時議者,或以綺井為重屋,或以圓楣為隆棟,將為臆說,事不經(jīng)見。今錄其 疑難,為之通釋,皆出證據(jù),以相發(fā)明。為議曰:

  臣愷謹(jǐn)按《淮南子》曰:“昔者神農(nóng)之御天下也,甘雨以時,五谷蕃植,春生 夏長,秋收冬藏,月省時考,終歲獻(xiàn)貢,以時嘗谷,祀于明堂。明堂之制,有蓋而 無四方,風(fēng)雨不能襲,燥濕不能傷,遷延而入之?!背紣鹨詾樯瞎艠懵?,創(chuàng)立典刑。 《尚書帝命驗》曰:“帝者承天,立五府以尊天重象,赤曰文祖,黃曰神斗,白曰 顯紀(jì),黑曰玄矩,蒼曰靈府?!弊⒃疲骸疤朴葜旄闹朗?,殷之重屋,周之 明堂,皆同矣?!薄妒印吩唬骸坝杏菔显豢傉??!薄吨芄倏脊び洝吩唬骸跋暮笫?世室,堂修二七,博四修一?!弊⒃疲骸靶蓿媳敝钜?。夏度以步,合堂修十四 步,其博益以四分修之一,則堂博十七步半也。”臣愷案:三王之世,夏最為古, 從質(zhì)尚文,理應(yīng)漸就寬大,何因夏室乃大殷堂?相形為論,理恐不爾?!队洝吩疲?“堂修二七,博四修一?!比粝亩纫圆?,則應(yīng)修七步。注云:“今堂修十四步。” 乃是增益《記》文。殷、周二堂,獨無加字,便是義類例不同。山東《禮》本輒加 二七之字,何得殷無加尋之文,周闕增筵之義?研窮其趣,或是不然。讎校古書, 并無“二”字。此乃桑間俗儒,信情加減?!饵S圖》議云:“夏后氏益其堂之大百 四十四尺,周人明堂以為兩杼間。”馬宮之言,止論堂之一面。據(jù)此為準(zhǔn),則三代 堂基并方,得為上圖之制。諸書所說,并為下方,鄭注《周官》,獨為此義,非直 與古違異,亦乃乖背《禮》文。尋文求理,深恐未愜。

  《尸子》曰:“殷人陽館?!薄犊脊び洝吩唬骸耙笕酥匚?,堂修七尋,堂崇三 尺,四阿重屋?!弊⒃疲骸捌湫奁邔?,五丈六尺。放夏周,則其博九尋,七丈二尺。” 又曰:“周人明堂,度和尺之筵,東西九筵,南北七筵,堂崇一筵,五室,凡室二 筵。”《禮記明堂位》曰:“天子之廟,復(fù)廟重檐?!编嵶⒃疲骸皬?fù)廟,重屋也?!?注《玉藻》云:“天子廟及路寢,皆如明堂制。”《禮圖》云:“于內(nèi)室之上,起 通天之觀,觀八十一尺,得宮之?dāng)?shù),其聲濁,君之象也?!薄洞蟠鞫Y》曰:“明堂 者,古有之。凡九室,室有四戶八牖,以茅蓋,上圓下方。外水曰璧雍。赤綴戶, 白綴牖。堂高三尺,東西九仞,南北七筵。其宮方三百步?!薄胺踩思?、六畜疫、 五谷災(zāi)。生于天道不順。天道不順,生于明堂不飾。故有天災(zāi)則飾明堂。”《周書》 曰:“明堂方百一十二尺,高四尺,階博六尺三寸,室居內(nèi),方百尺,室內(nèi)方六十 尺,高八尺,博四尺?!薄蹲髀濉吩唬骸懊魈?、太廟、路寢咸有四阿,重亢重廊?!?孔氏注云:“重亢累棟,重廓累屋?!?

  《禮圖》曰:“秦明堂,九室十二階,各有所居?!薄秴问洗呵铩贰坝惺谩!?與《月令》同。并不論尺丈。臣愷案:十二階雖不與《禮》合,一月一階,非無理 思。

  《黃圖》曰:“堂方百四十四尺,坤之策也,方象地;屋圓,楣徑二百一十六 尺,乾之策也,圓象天。室九宮,法九州;太室方六丈,法陰之變數(shù);十二堂,法 十二月;三十六戶,法極陰之變數(shù);七十二牖,法五行所得日數(shù);八達(dá)象八風(fēng),法 八卦;通天臺徑九尺,法乾以九覆六;高八十一尺,法黃鍾九九之?dāng)?shù);二十八柱, 象二十八宿;堂高三尺,土階三等,法三統(tǒng);堂四向五色,法四時五行;殿門去殿 七十二步,法五行所行。門堂長四丈,取太室三之二。垣高無蔽目之照,牖六尺, 其外之。殿垣方,在水內(nèi),法地陰也;水四周于外,象四海,圓法陽也;水闊二十 四丈,應(yīng)二十四氣;水內(nèi)徑三丈,應(yīng)《覲禮經(jīng)》。武帝元封二年,立明堂汶上,無 室,其外略依此制?!短┥酵x》今亡,不可得而辨也。

  元始四年八月,起明堂、璧雍長安城南門,制度如儀。一殿,垣四面,門八觀, 水外周堤,壤高。四方和會,筑作三旬。五年正月六日辛未,始郊太祖高皇帝以配 天。二十二日丁亥,宗祀孝文皇帝于明堂以配上帝。及先賢百辟卿士有益者,于是 秩而祭之。親扶三老五更,袒而割牲,跪而進(jìn)之。因班時令,宣恩澤。諸侯宗室、 四夷君長、匈奴西國侍子,悉奉貢助祭。

  《禮圖》曰:“建武三十年作有堂,堂上圓下方。圓法天,方法地。十二堂法 日辰,九室法九州,八窗象八風(fēng),八九七十二,法一時之王。室有二戶,二九十八 戶,法土王十八日。內(nèi)堂正壇高三尺,土階三等。”胡伯始注《漢官》云:“古清 廟蓋以茅,今蓋以瓦,瓦下藉茅,以薦古制。”《東京賦》曰:“乃營三宮,布政 頒常。復(fù)廟重屋,八達(dá)九房。造舟清池,惟水泱泱?!薄堆C》注云:“復(fù)重廟覆, 謂屋平覆重棟也?!薄独m(xù)漢書祭祀志》曰:“明帝永平二年,祀五帝于明堂。五帝 坐各處其方,黃帝在未,皆如南郊之位。光武位在青帝之南,少退,西面,各一犢, 奏樂如南郊?!背紣鸢浮对姟吩疲骸啊段覍ⅰ?,祀文王于明堂也。我將我享,維羊 維牛?!睋?jù)此,則備大牢之祭。今云一犢,恐與古殊。自晉以前,未有鴟尾,其門 墻璧水,一依本圖。

  晉《起居注》裴頠議曰:“尊祖配天,其義明著,廟宇之制,理據(jù)未分。直可 為一殿以崇嚴(yán)祀,其余雜碎,一皆除之?!背紣鸢福骸疤齑瓜?,圣人則之?!北儆?之星,既有圖狀,晉室方構(gòu),不合天文。既闕重樓,又無璧水,空堂乖五室之義, 直殿違九階之文。非古欺天,一何過甚!

  后魏于北臺城南,造圓墻,在璧水外,門在水內(nèi)迥立,不與墻相連。其堂上九 室,三三相重,不依古制。室間通巷,違舛處多。其室皆用鑿累,極成褊陋?!逗?魏樂志》曰:“孝昌二年立明堂,議者或言九室,或言五室,詔斷從五室。后元叉 執(zhí)政,復(fù)改為九室。遭亂不成?!?

  宋《起居注》曰:“孝武大明五年立明堂,其墻宇規(guī)范,擬同太廟,唯十二間, 以應(yīng)期數(shù)。依漢《汶上圖儀》,設(shè)五帝位,太祖文皇帝對饗。鼎俎簠簋,一依廟禮?!?

  梁武即位之后,移宋時太極殿以為明堂,無室,十二間?!抖Y疑議》云:“祭 用純,漆俎瓦樽,文于郊,質(zhì)于廟,止一獻(xiàn),用清酒?!逼疥愔?,臣得目觀,遂 量步數(shù),記其尺丈。猶見焚燒殘柱,毀破之余,入地一丈,儼然如舊。柱下以樟木 為跗,長丈余,闊四尺許,兩兩相并,凡安數(shù)重。宮城處所,乃在郭內(nèi)。雖湫隘卑 陋,未合規(guī)摹,但祖宗之靈,得崇嚴(yán)祀。

  周齊二代,闕而不修,大饗之典,于焉靡托。

  自古《明堂圖》唯有二本。一是宗周,劉熙、阮諶、劉昌宗等作,三圖略同。 一是后漢建武三十年作,《禮圖》有本,不詳撰人。臣遠(yuǎn)尋《經(jīng)傳》,傍求子史, 研究眾說,總撰今圖。其樣以木為之,下為方堂,堂有五室,上為圓觀,觀有四門。

  帝可其奏。會遼東之役,事不果行。

  以度遼之功,進(jìn)位金紫光祿大夫。其年卒官,帝甚惜之,謚曰康。撰《東都圖 記》二十卷、《明堂圖議》二卷、《釋疑》一卷,見行于世。

  長子儒童,游騎尉。少子溫,起部承務(wù)郎。

  侯莫陳崇,字尚樂,代武川人也。其先魏之別部,居庫斛真水。祖元,以良家 子鎮(zhèn)武川,因家焉。父興,殿中將軍、羽林監(jiān),后以崇著勛,追贈柱國、太保、清 河郡公。

  崇少驍勇,善馳射,謹(jǐn)愨少言。年十五,隨賀拔岳與爾硃榮征葛榮。后從岳入 關(guān),破赤水蜀。又從岳力戰(zhàn),破萬俟丑奴。崇與輕騎逐北,至涇州長坑及之。賊未 成列,崇單騎入賊中,于馬上生禽丑奴,遂大破之。封臨涇縣侯。及岳為侯莫陳悅 所害,崇與諸將同謀迎周文帝。文帝至軍,原州刺史史歸猶為悅守。周文遣崇襲歸, 直到城下,即據(jù)城門。時李遠(yuǎn)兄弟在城內(nèi),先知崇來,中外鼓澡,伏兵悉起,遂禽 歸斬之。以崇行原州事,仍從平悅,別封廣武縣伯。累遷儀同三司,改封彭城郡公。 從禽竇泰,復(fù)弘農(nóng),破沙苑,戰(zhàn)河又另討平稽胡,累戰(zhàn)皆有功,進(jìn)位柱國大將軍。 六官建,拜大司空。周孝閔踐阼,進(jìn)封梁國公,加太保。歷大宗伯、大司徒。

  保定三年,從武帝幸原州。時帝夜還京師,竊怪其故。崇謂所親人常升曰: “吾比日聞卜筮者言,晉公今年不利,車駕今忽夜還,不過是晉公死耳?!庇谑墙?傳之?;蛴邪l(fā)其事者,帝集諸公卿于大德殿責(zé)崇,崇惶懼謝罪。其夜,護(hù)遣使將兵 就崇宅,逼令自殺。葬禮如常儀,謚曰躁。護(hù)誅,改謚曰莊閔。

  子芮嗣,位柱國。從武帝東伐,率眾守太行道。并州平,授上柱國。仍從平鄴, 拜大司馬。隋大業(yè)初,以譴,詔流配嶺南。芮弟穎。

  穎字遵道,少有器量,風(fēng)神警發(fā),為時輩所推。魏大統(tǒng)末,以父軍功,賜爵廣 平侯,累遷開府儀同三司。周武帝時,從滕王逌擊龍泉、文城叛胡。穎與柱國豆盧 勣分路而進(jìn),穎懸軍五百余里,破其三柵。先是稽胡叛亂,輒略邊人為奴婢。至是, 詔胡有厭匿良人者誅,籍沒其妻子。有人言為胡村所隱匿者,勛將誅之。穎曰: “將在外,君命有所不行。諸胡固非悉反,但相迫脅為亂。今慰撫,自可不戰(zhàn)而定; 如即誅之,轉(zhuǎn)相驚恐,為難不細(xì)。未若召其渠帥,以隱匿才付之,令自歸首,則群 胡可安。”勣從之,諸胡爭降附,北土以安。遷司武,加振威中大夫。

  隋文帝受禪,加上開府,進(jìn)爵升平郡公。平陳之役,以行軍總管從秦王俊出魯 山道,與行軍總管段文振度江,安集歸附。再遷瀛州刺史,甚有惠政。后坐與秦王 俊交通,免官。百姓送者莫不流涕,因相與立碑,頌穎清德。后拜邢州刺史。仁壽 中,吏部尚書牛弘持節(jié)巡撫山東,以穎為第一,上優(yōu)詔褒揚。時朝廷以嶺南刺史縣 令多貪鄙,蠻夷怨叛,妙簡清吏。于是征穎入朝。上與言及平生,以為歡笑,即日 進(jìn)位大將軍,拜桂州總管、十七州諸軍事。及至官,大崇恩信,人夷悅服。

  煬帝即位,穎兄梁國公芮坐事徙邊,圾廷恐穎不自安,征還京師。后拜恆山太。 其年,嶺南、閩越多不附,帝以穎前在桂州有惠政,為南方所信伏,拜南海太守。 卒官,謚曰定。子虔會最知名。

  崇兄順,少豪俠有志度。初事爾硃榮為統(tǒng)軍。普泰元年,封木縣子。后從魏孝 武入關(guān)。順與周文帝同里干,素相友善,且崇先在關(guān)中,周文見之甚歡,進(jìn)爵彭城 郡公。及梁GC定圍逼河州,以順為大都督,與趙貴討破之,即行河州事。

  大統(tǒng)四年,魏文帝東討,順與太尉王盟、仆射周惠達(dá)等留鎮(zhèn)長安。時趙青雀反, 盟及惠達(dá)奉魏太子出次渭北。順于渭橋與賊戰(zhàn),頻破之。魏文帝還,執(zhí)順手曰: “渭橋之戰(zhàn),卿有殊力?!北憬馑痃U玉梁帶賜之。南岐州氐苻安壽。遂率部落 一千家款附。時順弟崇又封彭城郡公,遂改封順河間郡公。六年,加驃騎大將軍、 開府儀同三司,行西夏州事,改封平原郡公。周孝閔帝踐阼,拜少師,進(jìn)位柱國。 其年薨。

  崇弟瓊,歷位荊州總管、上柱國,封修武郡公。

  瓊弟凱,以軍功賜爵下蔡縣男。崇以平原州功,賜爵靈武縣侯,詔聽轉(zhuǎn)授凱。 孝閔踐阼,進(jìn)位開府儀同三司,進(jìn)爵為公。天和中,為司會中大夫。建德二年,為 聘齊使主。

  王雄,字胡布頭,太原人也。父崘,以雄著勛,追贈柱國大將軍、少傅、安康 郡公。雄儀貌魁梧,少有謀略。魏末,從賀拔岳入關(guān),除金紫光祿大夫。孝武西遷, 封臨貞縣伯。大統(tǒng)中,進(jìn)爵武威郡公,累遷大將軍,行同州事。恭帝元年,賜姓可 頻氏。周孝閔帝踐阼,授少傅,進(jìn)位柱國大將軍。武成初,進(jìn)封庸國公,邑萬戶。 出為涇州總管。

  保定四年,從晉公護(hù)東征,至芒山,與齊將斛律明月戰(zhàn)。退走,左右皆散,矢 又盡,唯余一奴一矢在焉。雄案稍不及明月者丈余,曰:“惜爾,不得殺,但生將 爾見天子?!泵髟路瓷湫壑蓄~,抱馬走至營,薨。贈使持節(jié)、太保、同華等二十州 諸軍事、同州刺史,謚曰忠。子謙。

  謙字敕萬,性恭謹(jǐn),無他才能,以父功封安樂縣伯。保定二年,父雄封庸國公, 以武威郡公回封謙,安樂伯回封第三弟震。雄死,朝議以謙父殞行陣,特加殊寵, 授柱國大將軍,襲爵庸國公。建德五年,武帝東征,謙力戰(zhàn),進(jìn)位上柱國。

  六年,授益州總管十八州諸軍事。及宣帝崩,隋文帝輔政,以梁睿為益州總管。 時謙使司錄賀若昂奉表詣闕。昂還,具陳京師事。謙以父子受國恩,將圖匡復(fù),遂 舉兵,署置官司。總管長史乙弗虔、益州刺史達(dá)奚惎勸謙憑險觀變。隆州刺史高阿 那肱為謙畫三策曰:“公親率精銳,直指散關(guān),蜀人知公有勤王之節(jié),必當(dāng)各思效 命,此上策也;出兵梁、漢,以顧望天下,此中策也;坐守劍南,發(fā)兵自衛(wèi),此下 策也。”謙參用其中下之策。

  梁睿未至大劍,謙先遣兵鎮(zhèn)始州。隋文帝即以睿為行軍元帥,便發(fā)利、鳳、文、 秦、成諸州兵討之。謙所署柱國達(dá)奚惎、高阿那肱、大將軍乙弗虔、楊安、任峻、 侯翕、景孱等眾號十萬,盡銳攻利州,總管、楚國公豆盧勣拒戰(zhàn)將四旬。惎等諸軍 聞睿將至,眾遂潰。謙所署大將軍苻子英攻巴州,又為刺史呂珍所破。睿乘其弊, 縱兵深入。棋、虔密遣使詣睿,請為內(nèi)應(yīng)以贖罪。謙不知惎、虔之反己也,并令守 成都。謙先無籌略,且所任用多非其才,及聞睿兵奄至,惶懼計無所出,乃自率眾 逆戰(zhàn),又以惎、虔之子為左右軍。行數(shù)十里,左右軍皆叛,謙奔新都,縣令王寶執(zhí) 而斬之,傅首京師。惎、虔以成都降。隋文帝以惎、虔首謀,令殺之于蜀市。余眾 并散。阿那肱尋亦被誅。

  論曰:李弼懷佐時之略,逢興運之期,締構(gòu)艱難,綢繆顧遇,方面宣其庸績, 帷幄盡其謀猷,非唯攀附成名,抑亦材謀自取。密遭風(fēng)云之會,奮其鱗翼,思封函 谷,將割鴻溝,期月之間,眾數(shù)十萬。威行萬里,聲動四方。雖事屈興王,運乖天 眷,而雄名克振,何其壯歟!然志性輕狡,終致顛覆,固其宜也。宇文貴負(fù)將帥之 材,蘊剛銳之氣,遭逢喪亂,險阻備嘗,自致高位,亦云美矣。忻武藝之風(fēng),名高 一代。及晚節(jié)遇禍,雖鳥盡弓藏,然亦器盈斯概,夷戮非為不幸。愷學(xué)藝兼該,思 理通贍,規(guī)矩之妙,參從班、爾,當(dāng)時缺席,咸取則焉。其起仁壽宮,營建洛邑, 要求時幸,窮侈極麗,使文皇失德,煬帝亡身,危亂之原,抑亦由此。至于考覽書 傳,定《明堂圖》,雖意過其通,有足觀者。侯莫陳崇以勇悍之氣,逢戰(zhàn)爭之秋, 輕騎啟高平之扉,疋馬和長坑之俊。以宏材遠(yuǎn)略,附鳳攀龍,茂績元勛,位居上袞, 而識慚明哲,遂以兇終,惜哉!王雄身參佐命,謙寵列山河,及投袂勤王,志匡社 稷,雖忠君之效未宣,與夫懷祿圖存者異也。

  初,魏孝莊帝以爾硃榮有翊戴之功,拜榮柱國大將軍,位在丞相上。榮敗后, 此官遂廢。大統(tǒng)三年,魏文帝復(fù)以周文帝建中興之業(yè),始命為之。其后功參佐命, 望實俱重者亦居此職。自大統(tǒng)十六年已前,任者凡有八人。周文帝位總百揆,都督 中外軍事。魏廣陵王欣,元氏懿戚,從容禁闥而已。此外六人,各督二大將軍,分 掌禁旅,當(dāng)爪牙御侮之寄。當(dāng)時榮盛,莫與為比。故今之稱門閥者,咸推八柱國家。 今并十二大將軍錄之于左:

  使持節(jié)、太尉、柱國大將軍、大都督、尚書左仆射、隴右行臺、少師、隴西郡 開國公虎。

  使持節(jié)、太傅、柱國大將軍、大宗師、大司徒、廣陵王元欣。

  使持節(jié)、柱國大將軍、大都督、大宗伯、趙郡開國公李弼。

  使持節(jié)、柱國大將軍、大都督、大司馬、河內(nèi)郡開國公獨孤信。

  使持節(jié)、柱國大將軍、大都督、大司寇、南陽郡開國公趙貴。

  使持節(jié)、柱國大將軍、大都督、大司空、常山郡開國公于謹(jǐn)。

  使持節(jié)、柱國大將軍、大都督、少傅、彭城郡開國公侯莫陳崇。

  與周文帝為八柱國。

  使持節(jié)、大將軍、大都督、少保、廣平王元贊。

  使持節(jié)、大將軍、大都督、淮安王元育。

  使持節(jié)、大將軍、大都督、齊王元廓。

  使持節(jié)、大將軍、大都督、平原郡開國公侯莫陳順。

  使持節(jié)、大將軍、大都督、七州諸軍事、秦州刺史、章武郡開國公宇文導(dǎo)。

  使持節(jié)、大將軍、大都督、雍州諸軍事、雍州刺史、高陽郡開國公達(dá)奚武。

  使持節(jié)、大將軍、大都督、陽平郡開國公李遠(yuǎn)。

  使持節(jié)、大將軍、大都督、范陽郡開國公豆盧寧。

  使持節(jié)、大將軍、大都督、化政郡開國公宇文貴。

  使持節(jié)、大將軍、大都督、荊州諸軍事、荊州刺史、博陵郡開國公賀蘭祥。

  使持節(jié)、大將軍、大都督、陳留君開國公楊忠。

  使持節(jié)、大將軍、大都督、岐州諸軍事、岐州刺史、武威群開國公王雄。

  是為十二大將軍。每大將軍督二開府,凡為二十四員,分團(tuán)統(tǒng)領(lǐng),是二十四軍。 每一團(tuán),儀同二人。自相督率,不編戶貫。都十二大將軍。十五日上,則門欄陛戟, 警晝巡夜;十五日下,則教旗習(xí)戰(zhàn)。無他賦役。每兵唯辦弓刀一具,月簡閱之。甲 槊戈弩,并資官給。

  自大統(tǒng)十六年以前,十二大將軍外,念賢及王思政亦拜大將軍。然賢作牧隴右, 思政出鎮(zhèn)河南,并不在領(lǐng)兵之限。此后功臣位至柱國及大將軍者眾矣,不限此秩, 無所統(tǒng)御。六柱國、十二大將軍之后,有以位次嗣掌其事者,而德望素在諸公之下, 并不得預(yù)于此例。

版權(quán)聲明:本文內(nèi)容由網(wǎng)友上傳(或整理自網(wǎng)絡(luò)),原作者已無法考證,版權(quán)歸原作者所有。古詩文網(wǎng)免費發(fā)布僅供學(xué)習(xí)參考,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。

轉(zhuǎn)載請注明:原文鏈接 | http://bangzui.cn/wenzhang/17809.html

古文典籍

熱門名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