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書_列傳卷六十九部分譯文
-
查閱典籍:《魏書》——「魏書·列傳卷六十九」原文
綦俊,字摽顯,河南洛陽人。其祖先是代人。祖綦辰,任并州刺史。綦俊,莊帝時仕官累遷為滄州刺史,很是被吏人害怕欽服。不久,除任太仆卿。
等到爾朱世隆等被誅,齊獻武王赴洛,停軍邙山。上召文武百司,下及士人百姓,訓話說:“爾朱暴虐,矯妄權弄無常,孤起義信都,罪人便被剪除。而今將擁戴親賢,以興魏歷,誰主社稷,和悅天下?”不停地重復,沒有響應的。綦俊于是起身說:“人主之體,必須能夠體察深遠,明哲仁慈。廣陵王遇世道艱難,默默沉淪已經(jīng)很久,以人謀察之,雖然被爾朱氏所擁戴,不失為當今圣主。”齊獻武王欣然同意。當時黃門侍郎崔悛作色上前,對綦俊說:“廣陵王為主,不能繼宣魏綱,布德天下,為君如此,何圣之有!如言其圣,應是大王?!碑敃r高乾邕、魏蘭根等人固持悛言,于是擁立出帝。等出帝失德,齊獻武王深思俊言,常常頓足不已。
不久,綦俊為除任為御史中尉,在路上與仆射賈顯度相逢,顯度依仗自己是勛貴,撞倒了綦俊的馬匹,俊憤怒形于顏色,自入奏啟皇上。不久加授散騎常侍、驃騎大將軍、左光祿大夫、儀同三司。俊佞奸諂巧,能奉迎當途權貴,斛斯椿、賀拔勝都與他交情很好。斛斯椿離間朝廷,出帝令俊奉詔到晉陽,齊獻武王召集文武官員向綦俊解釋,俊辭屈而退。
綦俊性情多詐。賀拔勝出鎮(zhèn)荊州,到他那里道別,辭別其母,俊故意讓他看見破氈破被,賀拔勝又給了他不少錢財。后兼吏部尚書,又為滄州刺史。征召還朝,兼任中尉,為章武縣伯。不久除授殷州刺史,死于州任之上。贈為司空公,謚稱文貞。
子洪實,字巨正。官歷尚書左右郎,魏郡邑中正。嗜酒好色,沒有品行。卒于官。
山偉,字仲才,河南洛陽人,其祖先為代人。祖山強,容貌美好,身長八尺五寸,工于騎射,彎弓力量可達五石。任奏事中散,跟從顯祖打獵方山,有兩只狐貍從御座前驚起,帝令山強射之,百步內(nèi)兩只狐貍都被射倒。官做到內(nèi)行長。父山稚之,為營陵令。山偉隨父到縣,師事縣人王惠,廣讀文史。山稚之官至金明太守。
肅宗初年,元匡任御史中尉,舉山偉兼侍御史。入衙五天,便逢皇帝元旦朝會群臣。山偉司掌神武門,其妻堂叔為羽林隊主,在殿門前打直長,山偉立即彈劾于皇帝。元匡稱贊他,不久官即為正。帖國子助教、遷任員外郎、廷尉評。
當時天下無事,進官十分困難,代郡遷南的人,大多沒有升職。及六鎮(zhèn)、隴西二方叛逆亂起,領軍元叉想啟用代郡南遷的寒士為傳詔使者以慰悅人心,而牧守子孫投狀求此職的多達一百多人。元叉又想杜絕這種現(xiàn)象,因此啟奏立勛附隊,令各依門第出身。從此北人都被收錄。山偉于是奏記,贊頌元叉的美德。元叉從來都不認識山偉,找侍中安豐王元延明、黃門郎元順詢問,元順等因此稱薦他。元叉令仆射元欽引山偉兼任尚書二千石郎,后正名士郎。修撰起居注。仆射元順主持選舉,表薦山偉為諫議大夫。
爾朱榮加害朝官,山偉當時在朝廷值班,所以免于禍難。及莊帝入宮,除他為給事黃門侍郎。這以前,山偉與儀曹郎袁升、屯田郎李延孝、外兵郎李奐、三公郎王延業(yè)等人并駕而行,山偉稍稍居后。路上碰到一個尼姑,她望他們嘆氣說:“這些人哪,將會同日而死?!睂ι絺フf:“君剛近天子,當作好官?!倍人膫€人,都在河陰遇害,果然應驗了她說的話。不久,領任著作郎。前廢帝登極,除授安東將軍、秘書監(jiān),仍為著作。
當初,爾朱兆攻入洛陽,官員奔散而去,國史典書高法顯秘密埋起史書,所以書不遺落。山偉把這當作自己的功勞,訴述皇上請求賞爵。山偉附迎爾朱世隆,遂封東阿縣伯,而法顯只獲男爵。山偉不久官進侍中。孝靜初年,除授衛(wèi)大將軍、中書令,監(jiān)修起居。后以本官又領著作,卒于官。朝廷贈其為驃騎大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、都督、幽州刺史,謚稱文貞公。
國史從鄧淵、崔琛、崔浩、高允、李彪、崔光以來,眾人相繼撰錄,綦雋以及山偉等諂說上黨王元天穆及爾朱世隆,認為國書正應該是代人修撰編輯才對,不宜交付他人,所以綦雋、山偉等人執(zhí)掌大籍撰修。綦雋、山偉等人得修史書,守舊而已,沒有記述著錄。所以自崔鴻死后,迄止山偉,二十來年,時事蕩然不記,以至萬不記一,后人執(zhí)筆,無所憑據(jù),史實遺缺,都是因為山偉。他外示沉厚,內(nèi)心實是矯浮。山偉與綦雋少年時代很是要好,后來因名位問題,便如水火不容。與宇文忠之這些代人結為朋黨,當時有見識的人都畏懼厭惡他。而他愛好文史,老而更愛。山偉弟弟早亡,他撫寡訓孤,與侄兒們同居二十多年,恩義很厚。山偉不營產(chǎn)業(yè),身死之后,賣房營葬,妻子兒女淪至飄泊,士友嘆憫他們。長子昂襲承爵位。
綦俊 山偉 劉仁之 宇文忠之
綦俊,字扌剽顯,河南洛陽人也。其先代人。祖辰,并州刺史。俊,莊帝時仕 累遷為滄州刺史,甚為吏人畏悅。尋除太仆卿。
及爾朱世隆等誅,齊獻武王赴洛,止于邙山。上召文武百司,下及士庶,令之 曰:“爾朱暴虐,矯弄天常,孤起義信都,罪人斯翦。今將翼戴親賢,以昌魏歷, 誰主社稷,允愜天人?”申令頻煩,莫有應者??∧吮芟唬骸叭酥髦w,必須度 量深遠,明哲仁恕。廣陵王遇世艱難,不言淹載,以人謀察之,雖為爾朱扶戴,當 今之圣主也。”獻武王欣然是之。時黃門侍郎崔悛作色而前,謂俊曰:“廣陵王為 主,不能紹宣魏綱,布德天下。為君如此,何圣之有!若言其圣,應待大王?!睍r 高乾邕、魏蘭根等固執(zhí)悛言,遂立出帝。及出帝失德,齊獻武王深思俊言,常以為 恨。尋除御史中尉。于路與仆射賈顯度相逢,顯度恃勛貴,排俊騶列倒,俊忿見于 色,自入奏之。尋加散騎常侍、驃騎大將軍、左光祿大夫、儀同三司。
俊佞巧,能候當涂,斛斯椿、賀拔勝皆與友善。斛斯椿之構間也,出帝令俊奉 詔晉陽,齊獻武王集文武與俊申釋,俊辭屈而退。性多詐。賀拔勝出鎮(zhèn)荊州,過俊 別,因辭俊母,俊故見敗氈敝被,勝更遺之錢物。后兼吏部尚書,復為滄州刺史。 征還,兼中尉,章武縣伯。尋除殷州刺史,薨于州。贈司空公,謚曰文貞。
子洪寔,字臣正。位尚書左右郎,魏郡邑中正。嗜酒好色,無行檢。卒官。
山偉,字仲才,河南洛陽人也。其先代人。祖強,美容貌,身長八尺五寸,工 騎射,彎弓五石。為奏事中散,從顯祖獵方山,有兩狐起于御前,詔強射之,百步 內(nèi)二狐俱獲。位內(nèi)行長。父稚之,營陵令。偉隨父之縣,遂師事縣人王惠,涉獵文 史。稚之位金明太守。
肅宗初,元匡為御史中尉,以偉兼侍御史。入臺五日,便遇正會。偉司神武門, 其妻從叔為羽林隊主,撾直長于殿門,偉即劾奏??锷浦砣蛔嗾?。帖國子助教, 遷員外郎、廷尉評。
時天下無事,進仕路難,代遷之人,多不沾預。及六鎮(zhèn)、隴西二方起逆,領軍 元義欲用代來寒人為傳詔以慰悅之,而牧守子孫投狀求者百余人。又欲杜之,因奏 立勛附隊,令各依資出身。自是北人悉被收敘。偉遂奏記,贊義德美。義素不識偉, 訪侍中安豐王延明、黃門郎元順,順等因是稱薦之。義令仆射元欽引偉兼尚書二千 石郎,后正名士郎。修《起居注》。仆射元順領選,表薦為諫議大夫。
爾朱榮之害朝士,偉時守直,故免禍。及莊帝入宮,仍除偉給事黃門侍郎。先 是,偉與儀曹郎袁升、屯田郎李延孝、外兵郎李奐、三公郎王延業(yè)方駕而行,偉少 居后。路逢一尼,望之嘆曰:“此輩緣業(yè),同日而死?!敝^偉曰:“君方近天子, 當作好官?!倍人娜?,皆于河陰遇害,果如其言。俄領著作郎。前廢帝立,除 安東將軍、秘書監(jiān),仍著作。初,爾朱兆之入洛,官守奔散,國史典書高法顯密埋 史書,故不遺落。偉自以為功,訴求爵賞。偉挾附世隆,遂封東阿縣伯,而法顯止 獲男爵。偉尋進侍中。孝靜初,除衛(wèi)大將軍、中書令,監(jiān)起居。后以本官復領著作, 卒官。贈驃騎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、都督、幽州刺史,謚曰文貞公。
國史自鄧淵、崔琛、崔浩、高允、李彪、崔光以還,諸人相繼撰錄。綦俊及偉 等諂說上黨王天穆及爾朱世隆,以為國書正應代人修緝,不宜委之余人,是以俊、 偉等更主大籍。守舊而已,初無述著。故自崔鴻死后,迄終偉身,二十許載,時事 蕩然,萬不記一,后人執(zhí)筆,無所憑據(jù)。史之遺闕,偉之由也。外示沉厚,內(nèi)實矯 競。與綦俊少甚相得,晚以名位之間,遂若水火。與宇文忠之之徒代人為黨,時賢 畏惡之。而愛尚文史,老而彌篤。偉弟少亡,偉撫寡訓孤,同居二十余載,恩義甚 篤。不營產(chǎn)業(yè),身亡之后,賣宅營葬,妻子不免飄泊,士友嘆愍之。長子昂,襲爵。
劉仁之,字山靜,河南洛陽人。其先代人,徒于洛。父爾頭,在《外戚傳》。 仁之少有操尚,粗涉書史,真草書跡,頗號工便。御史中尉元昭引為御史。前廢帝 時,兼黃門侍郎,深為爾朱世隆所信用。出帝初,為著作郎,兼中書令,既非其才, 在史未嘗執(zhí)筆。出除衛(wèi)將軍、西兗州刺史,在州有當時之譽。武定二年卒,贈衛(wèi)大 將軍、吏部尚書、青州刺史,謚曰敬。
仁之外示長者,內(nèi)懷矯詐。其對賓客,破床敝席,粗飯冷菜,衣服故敗,乃過 逼下。善候當途,能為詭激。每于稠人廣眾之中,或撾一奸吏,或縱一孤貧,大言 自眩,示己高明,矜物無知。淺識皆稱其美,公能之譽,動過其實。性又酷虐,在 晉陽曾營城雉,仁之統(tǒng)監(jiān)作役,以小稽緩,遂杖前殷州刺史裴瑗、并州刺史王綽, 齊獻武王大加譴責。性好文字。吏書失體,便加鞭撻,言韻微訛,亦見捶楚,吏民 苦之。而愛好文史,敬重人流。與齊帥馮元興交款,元興死后積年,仁之營視其家, 常出隆厚。時人以此尚之。
宇文忠之,河南洛陽人也。其先南單于之遠屬,世據(jù)東部,后入居代都。祖阿 生,安南將軍、巴西公。父侃,卒于治書侍御史。
忠之獵涉文史,頗有筆札,釋褐太學博士。天平初,除中書侍郎。裴伯茂與之 同省,常侮忽之,以忠之色黑,呼為“黑宇”。后敕修國史。元象初,兼通直散騎 常侍,副鄭伯猷使蕭衍。武定初,為安南將軍、尚書右丞,仍修史。未幾,以事除 名。忠之好榮利,自為中書郎,六七年矣,遇尚書省選右丞,預選者皆射策,忠之 入試焉。既獲丞職,大為忻滿,志氣囂然,有驕物之色,識者笑之。既失官爵,怏 怏發(fā)病卒。
子君山。
史臣曰:綦俊遭逢受職。山偉位行頗爽。仁之雖內(nèi)懷矯詐,而交情自篤。忠之 雖文史足用,而雅道蔑聞。謂全德者,其難矣哉!
版權聲明:本文內(nèi)容由網(wǎng)友上傳(或整理自網(wǎng)絡),原作者已無法考證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。古詩文網(wǎng)免費發(fā)布僅供學習參考,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。
轉載請注明:原文鏈接 | http://bangzui.cn/wenzhang/17516.html
古文典籍
- 「詩經(jīng)」
- 「論語」
- 「史記」
- 「周易」
- 「易傳」
- 「左傳」
- 「大學」
- 「中庸」
- 「尚書」
- 「禮記」
- 「周禮」
- 「孟子」
- 「老子」
- 「吳子」
- 「荀子」
- 「莊子」
- 「墨子」
- 「管子」
- 「列子」
- 「宋書」
- 「漢書」
- 「晉書」
- 「素書」
- 「儀禮」
- 「周書」
- 「梁書」
- 「隋書」
- 「陳書」
- 「魏書」
- 「孝經(jīng)」
- 「將苑」
- 「南齊書」
- 「北齊書」
- 「新唐書」
- 「后漢書」
- 「南史」
- 「司馬法」
- 「水經(jīng)注」
- 「商君書」
- 「尉繚子」
- 「北史」
- 「逸周書」
- 「舊唐書」
- 「三字經(jīng)」
- 「淮南子」
- 「六韜」
- 「鬼谷子」
- 「三國志」
- 「千字文」
- 「傷寒論」
- 「反經(jīng)」
- 「百家姓」
- 「菜根譚」
- 「弟子規(guī)」
- 「金剛經(jīng)」
- 「論衡」
- 「韓非子」
- 「山海經(jīng)」
- 「戰(zhàn)國策」
- 「地藏經(jīng)」
- 「冰鑒」
- 「圍爐夜話」
- 「六祖壇經(jīng)」
- 「睡虎地秦墓竹簡」
- 「資治通鑒」
- 「續(xù)資治通鑒」
- 「夢溪筆談」
- 「舊五代史」
- 「文昌孝經(jīng)」
- 「四十二章經(jīng)」
- 「呂氏春秋」
- 「了凡四訓」
- 「三十六計」
- 「徐霞客游記」
- 「黃帝內(nèi)經(jīng)」
- 「黃帝四經(jīng)」
- 「孫子兵法」
- 「孫臏兵法」
- 「本草綱目」
- 「孔子家語」
- 「世說新語」
- 「貞觀政要」
- 「顏氏家訓」
- 「容齋隨筆」
- 「文心雕龍」
- 「農(nóng)桑輯要」
- 「搜神記」
熱門名句
- 及時當勉勵,歲月不待人
- 老圃好栽培,菊花五月開
- 梁園日暮亂飛鴉,極目蕭條三兩家
- 最是秋風管閑事,紅他楓葉白人頭
- 驚風亂飐芙蓉水,密雨斜侵薜荔墻
- 擾擾馬足車塵,被歲月無情,暗消年少
- 好景落誰詩句里,蹇驢馱我畫圖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