容齋隨筆_卷二忠恕違道譯文
-
查閱典籍:《容齋隨筆》——「容齋隨筆·卷二忠恕違道」原文
曾子說:“孔天子之道,只有忠、怒罷了。”《 中庸》 說:“忠恕距離理的本源不遠(yuǎn)?!睂W(xué)者們懷疑這兩種說法不同。程伊川說:“《 中庸》 怕人不懂,才指示說忠恕接近道的本源?!庇终f:“忠恕固然可以貫穿全部的道,子思怕人不好懂,所以才降一等來解釋,”又說:“《 中庸》 以為雖然曾子說過萬事之理只有忠恕,還怕人懷疑它不是理的本源,所以說離理不遠(yuǎn)?!庇味ㄊдf:“理的本源只有一個(gè),豈能用比較來確定?忠怒之所以違理,是因?yàn)樗荒芤磺斜憩F(xiàn)都在行事上。雖然如此,但想學(xué)道理的,沒有比這更接近的了。所以說它離本源不遠(yuǎn)?!睏钪辛⒄f:“忠怒固然不能包括全部道理,然而它距離理的本源不遠(yuǎn)了?!焙顜熓フf:“子思講的忠恕,加在自己身上不愿接受,也不能加在別人身上。這本身已離開理的本源了。象圣人就不是等加給自已不愿意,而后才不加給別人的。”這些人的說法不盡相同,我私下以為萬物之理,不能用名稱來表達(dá),既然把理的本源,加上忠恕的名稱,就是有了痕跡。所以說它離開了本源。然而脫離了忠恕二字,也沒有能夠闡明道理的,所以說它不遠(yuǎn)。并不是說它不能包括理的本源。違是說離去,不是說背叛。老子說:“最好的東西象水,能使萬物得到而不爭(zhēng)功,處在眾人不愿住的地方,所以它接近自然之理。”蘇子由解釋說:“自然之理什么地方都有,對(duì)什么都有利,水就是這樣。然而它已有了形跡,對(duì)于自然之理,就有了差別了,所以說它近于自然之理。然而找一個(gè)妥當(dāng)?shù)拿?,沒有一個(gè)超過它的,所以說最好的東西象水。”這說法和我說的大略相同。 曾子曰:“夫子之道,忠恕而已矣?!薄吨杏埂吩唬骸爸宜∵`道不遠(yuǎn)?!睂W(xué)者疑為不同。伊川云:“《中庸》恐人不喻,乃指而示之近?!庇衷疲骸爸宜」炭梢载灥?,子思恐人難曉,故降一等言之?!庇衷疲骸啊吨杏埂芬栽又噪m是如此,又恐人尚疑忠恕未可便為道。故曰違道不遠(yuǎn)?!庇味ǚ蛟疲骸暗酪欢眩M參彼此所能豫哉?此忠恕所以違道,為其未能一以貫之也。雖然,欲求入道者,莫近于此,此所以違道不遠(yuǎn)也?!睏钪辛⒃疲骸爸宜」涛醋阋员M道。然而違道不遠(yuǎn)矣?!焙顜熓ピ疲骸白铀贾宜。┲T己而不愿,亦勿施于人。此已是違道。若圣人,則不待施諸已而不愿,然后勿施諸人也。”諸公之說大抵不同。予竊以為道不可名言,既麗于忠恕之名,則為有跡。故曰違道。然非忠恕二字亦無可以明道者。故曰不遠(yuǎn)。非謂其未足以盡道也。違者違去之謂,非違畔之謂。老子曰:上善若水,水善利萬物而不爭(zhēng),處眾人之所惡,故幾于道。蘇子由解云:“道無所不在,無所不利,而水亦然。然而既已麗于形,則于道有間矣,故曰幾于道。然而可名之善,未有若此者。故曰上善?!逼湔f與此略同。
版權(quán)聲明:本文內(nèi)容由網(wǎng)友上傳(或整理自網(wǎng)絡(luò)),原作者已無法考證,版權(quán)歸原作者所有。古詩(shī)文網(wǎng)免費(fèi)發(fā)布僅供學(xué)習(xí)參考,其觀點(diǎn)不代表本站立場(chǎng)。
轉(zhuǎn)載請(qǐng)注明:原文鏈接 | http://bangzui.cn/wenzhang/14083.html
古文典籍
- 「詩(shī)經(jīng)」
- 「論語」
- 「史記」
- 「周易」
- 「易傳」
- 「左傳」
- 「大學(xué)」
- 「中庸」
- 「尚書」
- 「禮記」
- 「周禮」
- 「孟子」
- 「老子」
- 「吳子」
- 「荀子」
- 「莊子」
- 「墨子」
- 「管子」
- 「列子」
- 「宋書」
- 「漢書」
- 「晉書」
- 「素書」
- 「儀禮」
- 「周書」
- 「梁書」
- 「隋書」
- 「陳書」
- 「魏書」
- 「孝經(jīng)」
- 「將苑」
- 「南齊書」
- 「北齊書」
- 「新唐書」
- 「后漢書」
- 「南史」
- 「司馬法」
- 「水經(jīng)注」
- 「商君書」
- 「尉繚子」
- 「北史」
- 「逸周書」
- 「舊唐書」
- 「三字經(jīng)」
- 「淮南子」
- 「六韜」
- 「鬼谷子」
- 「三國(guó)志」
- 「千字文」
- 「傷寒論」
- 「反經(jīng)」
- 「百家姓」
- 「菜根譚」
- 「弟子規(guī)」
- 「金剛經(jīng)」
- 「論衡」
- 「韓非子」
- 「山海經(jīng)」
- 「戰(zhàn)國(guó)策」
- 「地藏經(jīng)」
- 「冰鑒」
- 「圍爐夜話」
- 「六祖壇經(jīng)」
- 「睡虎地秦墓竹簡(jiǎn)」
- 「資治通鑒」
- 「續(xù)資治通鑒」
- 「夢(mèng)溪筆談」
- 「舊五代史」
- 「文昌孝經(jīng)」
- 「四十二章經(jīng)」
- 「呂氏春秋」
- 「了凡四訓(xùn)」
- 「三十六計(jì)」
- 「徐霞客游記」
- 「黃帝內(nèi)經(jīng)」
- 「黃帝四經(jīng)」
- 「孫子兵法」
- 「孫臏兵法」
- 「本草綱目」
- 「孔子家語」
- 「世說新語」
- 「貞觀政要」
- 「顏氏家訓(xùn)」
- 「容齋隨筆」
- 「文心雕龍」
- 「農(nóng)桑輯要」
- 「搜神記」
熱門名句
- 洛陽(yáng)親友如相問,一片冰心在玉壺
- 殘酒憶荊高,燕趙悲歌事未消
- 白雪卻嫌春色晚,故穿庭樹作飛花
- 斷虹霽雨,凈秋空,山染修眉新綠
- 千形萬象竟還空,映水藏山片復(fù)重。
- 悵望千秋一灑淚,蕭條異代不同時(shí)
- 碧山學(xué)士焚銀魚,白馬卻走深巖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