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子家語_困誓譯文
-
查閱典籍:《孔子家語》——「孔子家語·困誓」原文
子貢向孔子問道:“我對(duì)學(xué)習(xí)已經(jīng)厭倦了,對(duì)于道又感到困惑不解,想去侍奉君主以得到休息,可以嗎?”孔子說:“《詩經(jīng)》里說:‘侍奉君王從早到晚都要溫文恭敬,做事要恭謹(jǐn)小心?!谭罹魇呛茈y的事情,怎么可以休息呢?”
子貢說:“那么我希望去侍奉父母以得到休息?!笨鬃诱f:“《詩經(jīng)》里講:‘孝子的孝心永不竭,孝的法則要永遠(yuǎn)傳遞?!谭罡改敢彩呛茈y的事,怎么可以休息呢?”
子貢說:“我希望在妻子兒女那里得到休息?!笨鬃诱f:“《詩經(jīng)》里說:‘要給妻子做出典范,進(jìn)而至于兄弟,推而治理宗族國家?!c妻子兒女相處也是很難的事,哪能夠得到休息呢?”
子貢說:“我希望在朋友那里得到休息。”孔子說:“《詩經(jīng)》里說:‘朋友之間互相幫助,使彼此舉止符合威儀?!团笥严嗵幰彩呛茈y的,哪能夠得到休息呢?”
子貢說:“我希望去種莊稼來得到休息?!笨鬃诱f:“《詩經(jīng)》里說:‘白天割茅草,晚上把繩搓,趕快修屋子,又要開始去播谷?!N莊稼也是很難的事,哪能夠得到休息呢?”
子貢說:“那我就沒有可休息的地方了嗎?”孔子說:“有的。你從這里看那個(gè)墳?zāi)?,樣子高高的;看它高高的樣子,又填得?shí)實(shí)的;從側(cè)面看,又是一個(gè)個(gè)隔開的。這就是休息的地方了。”
子貢說:“死的事是這樣重大啊,君子在這里休息,小人也在這里休息。死的事是這樣重大??!”
孔子將要從衛(wèi)國進(jìn)入晉國,來到黃河邊,聽到晉國的趙簡(jiǎn)子殺了竇犨鳴犢和舜華的消息,就面對(duì)黃河嘆息著說:“黃河的水這樣的美啊,浩浩蕩蕩地流淌!我不能渡過這條河,是命中注定的吧!”
子貢快步走向前問道:“請(qǐng)問老師您這話是什么意思???”
孔子說:“竇犨鳴犢、舜華都是晉國的賢大夫啊,趙簡(jiǎn)子未得志的時(shí)候,依仗他們二人才得以從政。到他得志以后,卻把他們殺了。我聽說,如果對(duì)牲畜有剖腹取胎的殘忍行為,那么麒麟就不會(huì)來到這個(gè)國家的郊外;如果有竭澤而漁的行為,蛟龍就不會(huì)在這個(gè)國家的水中居??;捅破了鳥巢打破了鳥卵,鳳凰就不會(huì)在這個(gè)國家的上空飛翔。為什么呢?這是因?yàn)榫右埠ε率艿酵瑯拥膫Π?!鳥獸對(duì)于不仁義的事尚且知道躲避,何況是人呢?”
于是返了回來,回到鄒地休息,作了《槃操》一曲來哀悼他們。
子路問孔子說:“這里有一個(gè)人,早起晚睡,耕種莊稼,手掌和腳底都磨出了趼子,以此來養(yǎng)活父母。然而卻沒有得到孝子的名聲,這是為什么呢?”
孔子說:“想來自身有不敬的行為吧?說話的言辭不夠恭順吧?臉色不溫和吧?古人有句話說:‘別人的心與你自己的心是一樣的,是不會(huì)欺騙你的?!F(xiàn)在這個(gè)人盡力養(yǎng)親,如果沒有上面講的三種過錯(cuò),怎么能沒有孝子的名聲呢?”
孔子又說:“仲由啊,你記住,我告訴你:一個(gè)人即使有全國著名勇士那么大的力量,也不能把自己舉起來,這不是力量不夠,而是情勢(shì)上做不到。一個(gè)人不很好地修養(yǎng)自身的道德,這是他自己的錯(cuò)誤;自身道德修養(yǎng)好了而名聲沒有彰顯,這就是朋友的過錯(cuò)。品行修養(yǎng)好了自然會(huì)有名聲。所以君子在家行為要淳厚樸實(shí),出外要結(jié)交賢能的人。這樣怎會(huì)沒有孝子的名聲呢?”
子貢問於孔子曰:「賜倦於學(xué),困於道矣,願(yuàn)息於事君,可乎?」孔子曰:「詩云:『溫恭朝夕,執(zhí)事有?。皇戮y也,焉可息哉!」曰:「然則賜願(yuàn)息而事親.」孔子曰:「詩云:『孝子不匱,永錫爾類.』事親之難也,焉可以息哉!」曰:「然賜請(qǐng)願(yuàn)息於妻子.」孔子曰:「詩云:『刑于寡妻,至于兄弟,以御于家邦.』妻子之難也,焉可以息哉!」曰:「然賜願(yuàn)息於朋友.」孔子曰:「詩云:『朋友攸攝,攝以威儀.』朋友之難也,焉可以息哉!」曰:「然則賜願(yuàn)息於耕矣.」孔子曰:「詩云:『晝爾于茅,宵爾索綯,亟其乘屋,其始播百穀.』耕之難也,焉可以息哉!」曰:「然則賜將無所息者也.」孔子曰:「有焉,自望其廣,則睪如也,視其高,則填如也,察其從,則隔如也,此其所以息也矣.」子貢曰:「大哉乎死也!君子息焉,小人休焉,大哉乎死也!」
孔子自衛(wèi)將入晉,至河,聞趙簡(jiǎn)子殺竇,犨鳴犢,及舜華,乃臨河而歎曰:「美哉水,洋洋乎,丘之不濟(jì),此命也夫.」子貢趍而進(jìn)曰:「敢問何謂也?」孔子曰:「竇犨鳴犢,舜華,晉之賢大夫也,趙簡(jiǎn)子未得志之時(shí),須此二人而後從政,及其已得志也,而殺之.丘聞之刳胎殺夭,則麒麟不至其郊;竭澤而漁,則蛟龍不處其淵;覆巢破卵,則凰凰不翔其邑,何則?君子違傷其類者也.鳥獸之於不義,尚知避之,況於人乎.」遂還息於鄒,作槃琴以哀之?
子路問於孔子曰:「有人於此,夙興夜寐,耕蕓樹藝,手足胼胝,以養(yǎng)其親,然而名不稱孝,何也?」孔子曰:「意者身不敬與,辭不順與,色不悅與.古之人有言曰,人與己與不汝欺,今盡力養(yǎng)親而無三者之闕,何謂無孝之名乎.」孔子曰:「由,汝志之,吾語汝,雖有國士之力,而不能自舉其身,非力之少,勢(shì)不可矣.夫內(nèi)行不修,身之罪也,行修而名不彰,友之罪也,行修而名自立.故君子入則篤行,出則交賢,何謂無孝名乎.」
孔子遭厄於陳蔡之間,絕糧七日,弟子餒病,孔子絃歌.子路入見曰:「夫子之歌,禮乎?」孔子弗應(yīng),曲終而曰:「由來,吾語汝,君子好樂,為無驕也,小人好樂,為無懾也,其誰之子,不我知而從我者乎?」子路悅,援戚而舞,三終而出,明日免於厄.子貢執(zhí)轡曰:「二三子從夫子而遭此難也,其弗忘矣.」孔子曰:「善,惡何也?夫陳蔡之間,丘之幸也,二三子從丘者,皆幸也.吾聞之,君不困不成王,烈士不困行不彰,庸知其非激憤厲志之始,於是乎在?」
孔子之宋,匡人簡(jiǎn)子以甲士圍之.子路怒,奮戟將與戰(zhàn).孔子止之曰:「惡有修仁義而不免世俗之惡者乎?夫詩書之不講,禮樂之不習(xí),是丘之過也,若以述先王,好古法而為咎者,則非丘之罪也.命之夫.歌,予和汝.」子路彈琴而歌,孔子和之,曲三終,匡人解甲而罷.孔子曰:「不觀高崖,何以知顛墜之患;不臨深泉,何以知沒溺之患;不觀巨海,何以知風(fēng)波之患,失之者其在此乎?士慎此三者,則無累於身矣.」
子貢問於孔子曰:「賜既為人下矣,而未知為人下之道,敢問之.」子曰:「為人下者,其猶土乎.汨之之深則出泉,樹其壤則百穀滋焉,草木植焉,禽獸育焉,生則出焉,死則入焉,多其功而不意,<弓幾>其志而無不容,為人下者以此也.」
孔子適鄭,與弟子相失,獨(dú)立東郭門外.或人謂子貢曰:「東門外有一人焉,其長九尺有六寸,河目隆顙,其頭似堯,其頸似皋繇,其肩似子產(chǎn),然自腰已下,不及禹者三寸,纍然如喪家之狗.」子貢以告,孔子欣然而歎曰:「形狀永也,如喪家之狗,然乎哉!然乎哉!」
孔子適衛(wèi),路出于蒲,會(huì)公叔氏以蒲叛衛(wèi)而止之.孔子弟子有公良儒者,為人賢長有勇力,以私車五乘從夫子行,喟然曰:「昔吾從夫子遇難于匡,又伐樹於宋,今遇困於此,命也夫,與其見夫子仍遇於難,寧我鬥死.」挺劍而合眾,將與之戰(zhàn).蒲人懼,曰:「茍無適衛(wèi),吾則出子以盟.」孔子而出之東門,孔子遂適衛(wèi).子貢曰:「盟可負(fù)乎?」孔子曰:「要我以盟,非義也.」衛(wèi)侯聞孔子之來,喜而於郊迎之.問伐蒲,對(duì)曰:「可哉?」公曰:「吾大夫以為蒲者,衛(wèi)之所以恃晉楚也,伐之,無乃不可乎?」孔子曰:「其男子有死之志,吾之所伐者,不過四五人矣.」公曰:「善!卒不果伐.」他日,靈公又與夫子語,見飛鴈過而仰視之,色不悅.孔子乃逝.衛(wèi)蘧伯玉賢而靈公不用,彌子瑕不肖反任之,史魚驟諫而不從,史魚病將卒,命其子曰:「吾在衛(wèi)朝不能進(jìn)蘧伯玉,退彌子瑕,是吾為臣不能正君也,生而不能正君,則死無以成禮,我死,汝置屍牖下,於我畢矣.」其子從之.靈公弔焉,怪而問焉,其子以其父言告公,公愕然失容曰:「是寡人之過也.」於是命之殯於客位.進(jìn)蘧伯玉而用之,退彌子瑕而遠(yuǎn)之.孔子聞之曰:「古之列諫之者,死則已矣,未有若史魚死而屍諫,忠感其君者也,不可謂直乎.」
版權(quán)聲明:本文內(nèi)容由網(wǎng)友上傳(或整理自網(wǎng)絡(luò)),原作者已無法考證,版權(quán)歸原作者所有。古詩文網(wǎng)免費(fèi)發(fā)布僅供學(xué)習(xí)參考,其觀點(diǎn)不代表本站立場(chǎng)。
轉(zhuǎn)載請(qǐng)注明:原文鏈接 | http://bangzui.cn/wenzhang/10935.html
古文典籍
- 「詩經(jīng)」
- 「論語」
- 「史記」
- 「周易」
- 「易傳」
- 「左傳」
- 「大學(xué)」
- 「中庸」
- 「尚書」
- 「禮記」
- 「周禮」
- 「孟子」
- 「老子」
- 「吳子」
- 「荀子」
- 「莊子」
- 「墨子」
- 「管子」
- 「列子」
- 「宋書」
- 「漢書」
- 「晉書」
- 「素書」
- 「儀禮」
- 「周書」
- 「梁書」
- 「隋書」
- 「陳書」
- 「魏書」
- 「孝經(jīng)」
- 「將苑」
- 「南齊書」
- 「北齊書」
- 「新唐書」
- 「后漢書」
- 「南史」
- 「司馬法」
- 「水經(jīng)注」
- 「商君書」
- 「尉繚子」
- 「北史」
- 「逸周書」
- 「舊唐書」
- 「三字經(jīng)」
- 「淮南子」
- 「六韜」
- 「鬼谷子」
- 「三國志」
- 「千字文」
- 「傷寒論」
- 「反經(jīng)」
- 「百家姓」
- 「菜根譚」
- 「弟子規(guī)」
- 「金剛經(jīng)」
- 「論衡」
- 「韓非子」
- 「山海經(jīng)」
- 「戰(zhàn)國策」
- 「地藏經(jīng)」
- 「冰鑒」
- 「圍爐夜話」
- 「六祖壇經(jīng)」
- 「睡虎地秦墓竹簡(jiǎn)」
- 「資治通鑒」
- 「續(xù)資治通鑒」
- 「夢(mèng)溪筆談」
- 「舊五代史」
- 「文昌孝經(jīng)」
- 「四十二章經(jīng)」
- 「呂氏春秋」
- 「了凡四訓(xùn)」
- 「三十六計(jì)」
- 「徐霞客游記」
- 「黃帝內(nèi)經(jīng)」
- 「黃帝四經(jīng)」
- 「孫子兵法」
- 「孫臏兵法」
- 「本草綱目」
- 「孔子家語」
- 「世說新語」
- 「貞觀政要」
- 「顏氏家訓(xùn)」
- 「容齋隨筆」
- 「文心雕龍」
- 「農(nóng)桑輯要」
- 「搜神記」
熱門名句
- 隔戶楊柳弱裊裊,恰似十五女兒腰。
- 當(dāng)年不肯嫁春風(fēng),無端卻被秋風(fēng)誤
- 秋在水清山暮蟬,洛陽樹色鳴皋煙
- 藍(lán)橋何處覓云英只有多情流水、伴人行
- 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
- 朔風(fēng)吹雪透刀瘢,飲馬長城窟更寒
- 一畦春韭綠,十里稻花香